“为什么?”看着数不近一脸的呆萌,季献竟然表现了少有的和气,给他耐心地解释起来,“所谓经商,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便宜买进,贵的卖出。你这一车虽然都是硬货,到哪里不愁卖,但是这卖的价钱可不一样。你这一石粮食在商丘可以卖到不止一枚大布(顺带说一下,布币可不是布做的币,它是铜做的。这个“大布”事实上是后世的说法,在当时应该叫“镈”,后世传成了“布”。尽管在当时,布实际上也是可以充当货币的),到了谷丘却卖不到一枚大布。”

        听到这里,数不近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哎呀,竟然是这样,那我们这样跋山涉水的跑过去,岂不是赔本赚吆喝,要亏了吗?”

        季献嗤笑道:“你脑子还转的挺快。”

        数不近知道他话中带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憨笑道:“小弟这个方面的确是一窍不通,这不是指望着,能跟伯兄一起发财了嘛,嘿嘿。”

        季献听了却没有再多言语,赶着车子出发,却不是出城,而是向内城走去,口中说道:“走吧,反正一天也到不了,就先耽误半天,咱们先去商丘的市集里转转去吧。”

        数不近也不多问,连忙赶着车子,屁颠、屁颠地跟了上来。季献看看数不近跟了上来,又接着给他上课:“经商之道,在于贱买贵卖。卖东西不是目的,赚钱才是目的。就象现在,你手里已经有了布和粮食,你无须再把布和粮食拉到谷丘,把它们卖了再换成钱,买当地的东西运到商丘来卖。如果那样,不管你在那里的买的东西是赚了还是赔了,你这一趟从商丘拉的布和粮食就亏了。所以,现在你应该就地把粮食和布换成钱,然后拿着钱再去谷丘进货,拉到商丘来卖。这样才能赚钱。”一席话说得数不近豁然开朗,头点得象小鸡啄食,不停地朝季献竖大拇指。

        先秦的城市格局,讲究的是“前朝后市、左宗右社”。那个时候的市集是国营的,国家在皇宫后面,专门开出一大片地来做市集。数不近和季献开始是在泽门碰头的,泽门是靠南面的,而市集是北面。所以,数不近他们得赶着牛车,穿城而过。

        虽说数不近和季献是发小,但是,季献在这一年内变化非常大。本来他俩都是城外的蚂蚱,不知道怎的,季献现在对似乎商丘城已经是非常熟了。

        那个时候的城,基本上是大城套小城。大城叫郭,小城叫城。算上城郭,商丘其实还是很大的,那个时候的商丘可不止一个城门,一共十几个城门。按现在的话说,数不近和季献以前等于是郊县的农民,他们是很少跑到城里去玩的。而现在,季献几乎是对商丘城了如指掌,带着季献七拐八绕,一副熟门熟路的样子。数不近要不是有跟着季献,早都迷路了。因为很少进城,数不近这一路看去,到处都新鲜,觉得哪儿、哪儿都有意思。

        两人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前面围了一队人,熙熙攘攘,衣着华丽,不知道在大声地争执着什么。数不近好奇心强,象个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想看个究竟。只见一对巨阙面前,围满了人,似乎有人在愤怒地争吵,但就是不知为了什么。(这里简单讲一下什么叫巨阙。有人一听到巨阙,连忙说,巨阙我知道,宝剑呀。你说那个也对,也不对。巨阙是宝剑,但是在先秦,阙有它自己本来的意思。它事实上是一种建筑,远古时期跟祭祀有关,后来被帝王或诸侯用来彰显势力。总之,在这里它不是宝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