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二年(319年)棘城之战后,辽东校尉崔毖率众逃奔高句丽,同年,慕容廆因高句丽多次侵扰辽东,且容留棘城之战的幕后主使崔毖。便派长子慕容翰、四子慕容仁(慕容皝同母弟,也是个有勇有谋,且有反抗精神的狠人,当时未满20)率军讨伐,作为慕容一族第二代中最能打的两个人,慕容廆家的老大带着老四“双剑合璧”,对着高句丽国一顿“胖揍”后,崔毖惊惧而亡,高句丽国王乙弗利上表慕容廆请求缔结求和盟约,慕容翰与慕容仁才率军回师。

        有些人,在历史的长河里像一粒砂石,风卷云集、浪潮涌动之后早已转瞬即逝,藉藉无名之辈、阴差阳错之际,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这个挑起棘城之战后又客死它国的辽东校尉(辽东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崔毖。

        崔毖身死高句丽后,其后人客居高句丽,今朝鲜、韩国的崔姓大多数皆为其后人。

        崔毖,清河(今河北清河)崔氏后人,东汉名士崔琰曾孙。而崔氏(清河、博陵)则为中国历史上自西汉至唐末几百年来第一名门望族大姓。

        中国历史上的士族政治荼毒甚深,士族政治自战国始,萌芽于东汉,兴盛于魏晋,亡覆于唐末。这段历史上大多数政权都为士族操控,士族依靠经济上拥有特权的“占田荫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享有特权的高姓门阀。

        “占田荫客制”简单的说就是按照你官做的大小,会分封大小不等的私人土地,不用交税,同时也可以连带你亲戚、宗客、佃户若干人不交税,国家一大部分税收落入士族私囊。士族是既占田又荫客,连吃带拿再带一大帮穷亲戚,国家也会被吃穷的…

        “九品中正制”简单的说三个标准:家世、道德、才能。采用推举选拔模式,而非隋唐后的科考制度。首先第一项就是看家世,管选拔的人是我远方表叔或者是我大舅原来的老部下,其它人还不都回家洗洗睡…

        所以经济和政权能不被士族控制吗?你敢动士族试试?

        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大多居于北方,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极重视门第,“北方士族”最高门也即“天下士族”最高门,当时“四姓高门”分别为: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范阳卢氏(今北京、保定)、荥阳郑氏(今河南荥阳)、太原王氏(今山西太原),到了唐朝又演变为“五姓七宗”,即“崔卢郑王李”分别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定州一带)、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今甘肃东南)、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