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沉寂之后,居然是赵鼎首先站出来。

        “启奏官家,李太师言说朝廷征提编,富户对北伐有功……臣不想说说太多,只是一点,所谓提编,有多少真的落到了富户头上?这些人是不是想尽办法,转嫁到了普通人身上?他们经得起调查吗?如果以此作为要包庇富户的依据,臣无论如何,也不敢苟同。”

        赵桓点了点头,又道“李相公不喜迁居大户……你们在场有不少豪门巨室,是不是也不喜欢,谁能站出来谈一谈,便是赞同李相公也无妨,朕不会怪罪,开诚布公,也让朕知道,到底大家伙是怎么看的。”

        又过了片刻,吕本中突然站出来。

        “回官家的话,臣读过朝廷迁居豪门的方略,凡是巨室大族,三子迁一,五子迁二,异地授田,编入黄册……臣以为此法只要执行得当,算不得恶法,恰恰能弥补南北差距,恢复创伤,缓解人地压力,好处众多。”

        吕本中这几句话说的,便是他爹都老泪纵横,快要哭了。兔崽子,见识上来了!看起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爹错了,把你看得太狠了,来不及发挥才能啊!

        事实也的确如此,吕本中这段时间的转变真的不小……要知道从前这位诗酒风流的吕大才子,一天光是洗澡就要三次,时刻都要穿着干净的丝绸衣服,身上还有那么一点淡淡的梅花香,君子如梅,香气自然。

        只不过如今的他,鞋底也有泥了,衣服也破了,丝绸长衫扔在一边,也经常穿粗布麻衣……没办法,在下面奔忙,还要装蒜,那才是脑子坏了呢!

        赵桓也对吕本中的话不无惊讶,“你说说看,迁居巨室,有什么好处?”

        吕本中神态从容,笑道“首先燕云和两河,因为金人肆虐,战火连绵,以真定府为例,人口仅仅剩下三成不到……而真定又是北方重镇,恢复国力,防止贼寇再度肆虐中原,迫在眉睫。在当下移民实边,就是最好的办法。”

        他这话刚说完,在宰执之中,唐恪突然开口,“移民实边自然是对的,可为什么一定是大户豪门?让穷苦流民到北方安家,岂不是更好?”

        吕本中看了一眼这位久居朝中的尚书重臣,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燕云两河之地,收蛮夷荼毒,文脉尽数断绝,读书人十不存一,且不少读书人都有失节之举……迁居豪门,以文脉滋养北方,恢复孔孟之道,礼仪之邦,尽快扫除契丹和女真的遗毒,难道不对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