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官家得知,按照官家的标准,只怕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他的声音宛如重锤,打在了不少人的心头,有些良知的已经红了老脸。

        何栗眉头挑了又挑,却是沉声道“陈侍郎,刚刚经历战乱,民生凋敝,也是情理之中,过些时候,会恢复过来的。”

        陈康伯摇头苦笑,“何尚书,这和战乱没什么干系……放在靖康之前,怕是要不足千分之一!”

        “荒唐!”何栗把脸一沉,“你这是说靖康之前,连民生都凋敝到了极点吗?那东京的繁华又是怎么回事?”

        陈康伯昂着头,凛然道“何尚书,靖康之前,东南方腊作乱,山东梁山作乱,两淮,荆湖,岭南,巴蜀,陕西……处处烽火,无一不乱。倘若有十分之一的百姓,能够像官家所言,可以安居乐业,能吃得上猪肉,又怎么会遍地烽火?”

        “要让我说,这几年虽然有战事压着,虽然不断增加税赋……但是由于土断均田,由于摊丁入亩,由于整顿得当……民生比起从前,还要好不少!”陈康伯痛心疾首,“如果只是看东京,只看汴河两岸,大宋就是天上之国,可稍微多走十里,或是到汴河的桥下看看,就知道靖康之前,大宋已经是百病丛生,几乎到了亡国边缘。就算没有金人南下,遍地的乱民,也能杀入开封,断送了大宋江山!”

        陈康伯这番话那是相当刺耳,等于把丰亨豫大的最后一点面皮也给撕扯下来……往大了说,甚至是把北宋一百多年的文治,给扒了个底儿掉!

        这个道理也不复杂,只要把镜头放在胡适和林徽因身上,也能得出那是个让人神往的美好时代……毕竟只要镜头够小,在便便里面,也能找到金子的。

        所谓大宋是最富庶的王朝,不管举出多少数字,但很少有人能回答一个问题,占大宋九成以上的普通百姓,当真过得就比唐代好?比明代好?

        说到底,就连讲大宋文治好,百姓富庶,市场繁荣……这套说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