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相得,既需要时机,也需要运气,更需要心有灵犀。

        赵桓和李纲危难之中,走到了一起,扶持走过最难的时候,只是由于两人主张差别太大,不得不分道扬镳。

        其实李纲讲的也未必是错。

        夏商周的分封模式,等级治理,没准真能国祚绵长。

        如果把等级推到了极致,便是种姓制,就连工作都给确定了千年不变,万年不变……或许老赵家真能永远当贵族,颐指气使,奈何开除人籍的事情,他是真的干不出来。

        说到底,上一辈子给他最深的烙印,就是不允许他把凌驾别人之上,视作理所当然。

        “官家,其实臣得到了密报,说是仁多保忠的死有蹊跷。”

        “蹊跷,什么蹊跷?”赵桓惊问道“他一个行将就木,散尽家财的老人,还有人想害他?”

        张浚微微点头,君臣行走在从西山返回燕京的路上,张浚告诉了赵桓没有料到的情况……仁多保忠对西夏有再造之功,因此很多人主张让李仁孝尊仁多保忠为尚父,太师。

        稍微懂点西夏你是的都应该明白,这就是给李仁孝找个太上皇。

        很显然仁多保忠不会答应,他真的无欲无求了,坐在横山之上,看看天边的云朵,看看成群的牛羊,将山峦绿草,刻在心里,或许只要记得足够深,哪怕孟婆汤也无法洗刷,可以带着这一生的记忆,走向下辈子……他真的爱到了骨子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