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下的点了宫灯,胤祥穿的也是家常的湖蓝色江绸袍子。天儿很闷热,风徐徐从窗外灌进来,他不习惯让人给他打扇子,只自己拿着折扇缓缓摇着,和田玉的扇坠儿随他动作一晃一晃的,妙玉定睛细看,那扇面儿设色清雅,上头画着一个老头儿被几个童仆环绕的场景,旁边草书着四个大字,归去来辞。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为了打破尴尬,妙玉清了清嗓子,曼声说了一句。

        “什么?”胤祥没反应过来。

        “十三爷的扇子,”妙玉拿纤细的手指指向那扇面,“是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胤祥怔了怔,“福晋竟然懂这个。”

        妙玉颔首在椅子上坐下,“难不成十三爷以为我是个文盲么?”

        胤祥当然不会这么认为,毕竟福晋出身尚书府呢。可他从前认识的贵女和千金们无不是只读过女训女戒女德,像她这样看得懂陶渊明的,真不多见。

        膳桌送上来了,也放在窗下,小太监们拎着食盒进来,布好碗碟,再将饭菜一样一样摆到桌上。胤祥比妙玉想象中节俭多了,午饭不过一荤两素一汤,还很清淡,眼下正是吃河鲜的季节,因此有一道红烧软兜长鱼,另三样便是清煨萝卜羊汤、小炒苔菜和麻酱菠菜。

        “不知福晋要一起用膳,所以简略了些,”胤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指着那道软兜长鱼说,“这是江南河鲜,福晋是在京中长大的么?快尝尝吧。”

        妙玉只是笑,也不客气,慢悠悠夹了一筷子放在嘴里嚼,鱼是好鱼,只是从江南运到京城,到底没那么可口了,还不如她在玄墓蟠香寺下的小河里捞的野生黄蜡丁鲜嫩。

        “果然比北方的鱼细甜些。”吃了人家的鱼,只好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违心的称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