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诘难,互证所学,本是源自古风,上古时代,百家齐放,诸般学说纷至沓来,儒家能在无数学说、无数宗门之中脱颖而出、独立成教,靠的并非所谓的正气道德,而是历代儒修那兼容并蓄、容纳四海的胸怀!

        大道万千,何独儒、释、道三教鼎立世间、至今香火不绝?

        要知道,世间出现过的任何一个论家学说,也同样贴近大道,同属万千大道其中一支!

        道者道也,儒释亦道也,万千大道之中,三教历代杰出人物无不是虚怀若谷、相互印证,因果、轮回、天人、鬼神,诸般术法、万种因素,都在三教典籍中一一显现。

        只是,诸学说固步自封、不求进取、顽固不化、闭门造车,排斥异教异门之论,独以本教之旨为大,最终导致香火渐渐泯灭,世间再难寻一踪影。

        被问者,既被为难,亦有所获,不断问难,不断印证,才能渐晋完美之境!

        自古问难者,无一不是隐含挑战之意,在修道中人眼中,问难更是挑战道心、触及根本的大事!

        十八儒仙无一不是成名千万载的宗师人物,生平不知被多少人问难、多少人苛问,最后才能悟得万千大道之一,成就儒仙正果。

        如今以十八人围困一个小小女子,双方尚在僵持阶段、谁也奈何不了谁,这问难既是步虚的机会,也是十八儒仙的机会,若十八人辩不过一个女子,还谈何重复儒门光辉?

        问得倒辩才无碍的儒仙,步虚可脱身而出。

        问不到十八个儒仙,步虚便是罗网之虫、阶下之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