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印度公司非要带呢绒呢?

        因为要讨好国内的工业资产阶级,免得他们再攻击公司是买办,所以宁可赔钱也要带呢绒,大不了从茶叶上找补嘛。

        好比你是议员,你又是开呢绒作坊的。你跟东印度公司说,你不带我的呢绒去中国,我就在议会提提案,说你们是买办。那还能咋办?带呗。

        于是,纺织工人有了工作、工业资本往中国卖出呢绒、在议会上放东印度公司一马、东印度公司一边说自己赔一边赚了钱、茶叶供货商潘某也卷赢了同行成了18世纪世界首富。

        大家貌似都赚,那这里面的钱,到底是谁出的呢?

        看似是喝茶的英国人出的。

        但实际上也并不是。

        就算东印度公司没有承担呢绒赔本销售的义务,他就会良心发现降价吗?有些东西的价格不取决于成本,而取决于购买者能出多少钱。英国济贫法的房补,就是个绝佳例子,房补加多少,房租涨多少。

        里面唯一遭受损失的,是中国的纺织工匠。

        本来正常价格的英国纺织品没人会买的,但架不住有人赔本卖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