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的反应已经是最好的答案了,如果一部电影还需要老师教着你看,那么原因就只有两个,要么是电影不行,要么是观众不行。”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他这一句话说出口,记者顿时没法接了。

        这还怎么接?

        江淮他得罪不起,观众他更得罪不起。

        林云生没有理会他,只是自顾自的笑着说:“不过江淮能有这种尝试,还算有点雄心壮志,盯了半辈子票房,临了了想探讨下人性,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想学我的多线性叙事模式,却没学到家,搞出个四不像的《频率》,真是贻笑大方。

        更可笑的是那个拍恐龙公园的小导演,叫什么?哦对,宋奇,年纪轻轻,尽学些溜须拍马的歪风邪气,还屁颠屁颠的跑去帮着写影评梳理剧情,好的剧情需要梳理吗?

        最无耻的还是那些昧着良心投票的奖项评委,他们真看懂《频率》了吗?我很怀疑他们是不是看得睡着了,然后起来随便投的票。

        电影奖项代表的是行业风向标,身为评委,要给年轻的从业者一个努力的方向,不然就只能培养出一些像宋奇这样走了歪路的导演。

        像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行业是没有未来的,观众要进步,从业者也要进步。

        如果都拍些虚头巴脑的恐龙,猛犸象之类吓唬人的玩意儿,最终就只能糊弄观众的眼睛,让观众越来越懒得动脑,沉溺在简单无脑的娱乐里,成为无知的票房奶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