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是客气,蔡某不过是在军委会跑跑腿,把自己的职责尽到就行了,何来的战略眼光?”蔡继刚谦虚地说。

        “云鹤兄,你不要客气,我是真心想和你讨教几个问题。不瞒你说,我们这些黄埔生是有局限的,毕竟学制短,培养的是初级军官。多数人想的是如何带兵,如何使用战术,却很少有研究战略问题的。”

        “那好,你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一起探讨就是了。”

        石觉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云鹤兄,以你的判断,此次战役,我们能否在中原地区挡住敌人?”

        蔡继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可能,我看日军的进攻势头,不仅是中原难保,湘桂也很危险。”

        石觉吃了一惊:“你太悲观了吧?那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的战略指导思想有问题,完是被动防御,拼命地守点,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地丢掉。从理论上讲,天下就没有攻克不了的要塞。许昌已经失守,下一步一定是洛阳。洛阳一旦失守,日军主力便会迅速南下,力以赴进攻长沙。如果长沙失守,平汉线和粤汉线就得以打通,敌人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就实现了。”

        石觉反驳道:“敌人想拿下长沙可没这么容易,此前的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哪次不是以败退告终?”

        “此前三次长沙会战,是因为日军并没有集中强大兵力进攻,我军虽然守住长沙,但也不能认为日军是溃败。比如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第4师团已经占领了长沙,虽然三天后放弃,但第4师团还是身而退,损失不大。我认为,这三次长沙会战固然打得不错,但战果被夸大了。当然,新闻界为了鼓舞士气,在报道方面进行一些夸张也是可以理解的。”蔡继刚有些尖刻地评论。

        石觉点点头说:“好,你继续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