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战役,敌人还有两个战略目标:一个是摧毁我西南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消除其轰炸日本本土的威胁;另一个是最大限度地消灭我军主力,特别是中央军部队。我判断,为了达成这两个目标,日军在拿下长沙后,下一个攻击点应该是衡阳。衡阳之后是桂林,我们在衡桂一带的空军基地也将不保……”
石觉神色黯然:“唉,如果是这样,那简直是一场大灾难。云鹤兄,照你判断,日军会一个一个拿下这些城市,而我们每丢掉一个城市,就向后退一大步,你凭什么这么认为?”
蔡继刚反问:“你不是要谈战略吗?这就是战略分析。我说过,我们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思想有问题,恕我直言,如果一味消极防守,其结果必然如此,没有别的可能。我们的统帅部没有丝毫的进攻意识,就像一个蹩脚的拳击手,在整个比赛中不发一拳,只是小心翼翼地护住要害部位,消极被动地躲避对方的攻击,他不求建树,只求自保,想撑到比赛结束便完事大吉,这完是掩耳盗铃。我们的对手非常凶悍,在战役指挥的智力层面上要高我们一筹。进攻意识是大战略的灵魂,敌人进攻,我们也要进攻,从战术上的反突击到战略层面的局部反攻,都可以称之为进攻。反正不能被动挨打,要想尽一切办法进攻,没有进攻意识,等待我们的就是死亡。”
石觉叹道:“我以前和一些军师级指挥官也交流过,但没有人谈过进攻意识,包括我自己,我以前总在想,我们不是不想进攻,但进攻是要有物质条件的。比如集中强大的兵力,有强大的空中支持和强大的火力,还要有充足的机械化装备解决机动能力。如果没有这些,就谈不上进攻,我们只能进行点线的防守。云鹤兄,刚才你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从战术上的反突击到战略层面的局部反攻,都可以称之为进攻。你说得有道理,我要好好梳理一下。”
“我的理解是,没有进攻意识的军人,注定是失败的军人。我们要把这种意识浸透到骨子里,溶化在灵魂里。”蔡继刚望着车窗外若有所思地说。
“云鹤兄,目前对我13军来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目前我们没有摆脱危机,还在敌人的包围圈里,出了山以后会有一场恶战。不过没什么了不起的,敌人的兵力有限,胃口又太大,他们的包围圈不可能严密。其实突围与进攻是一码事,只要双方稍一接触,我们立刻施以重拳,集中部重火力和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进攻打垮它!”蔡继刚胸有成竹地说。
几万大军在嵩山里艰苦跋涉了四天后,13军先头部队的军官士兵们眼前豁然一亮,视野突然开阔起来。先遣营的营长明白,他们快要走出嵩山了。石觉和蔡继刚得到消息,连忙驱车赶到先遣营,这时先头部队已停止前进,在路边待命。
蔡继刚和石觉登上一块巨大的岩石极目望去,广阔的豫中平原一片赤黄,只有少数灌木,稀疏地点缀着可怜的一点绿色。他们居高临下用望远镜观察,没有发现日军的动静,周围安静极了。
这时13军的电台收到命令:“令13军、29军及87军一部出嵩山后,折向西南,开赴嵩县以北地区,如遇敌军阻击,要以坚决迅猛之手段奋勇突击,力保突破日军第37师团之封锁。同时,令暂编15军余部及87军余部折向西北沿叶县到洛阳公路火速驰援洛阳,此令,汤恩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