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方先觉成为将军后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有误解和委屈,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第二次长沙会战时,身为预备10师师长的方先觉差点被蒋介石枪毙。当时预备10师奉命从株洲向湘北移动,途中与日军遭遇,方先觉仓促应战,血战一天,最终还是顶不住退了下来。在战后的检讨会上,蒋介石动了杀机,要拿第10军军长李玉堂和预10师师长方先觉开刀。幸亏天无绝人之路,友军送上一份缴获的日军作战地图,图上标明,与预10师交战的日军有将近四个师团的兵力,蒋介石这才转怒为喜:“唔,预10师打得还是不错的,敌人有将近四个师团的兵力,就是铜墙铁壁,也难以阻挡敌军前进,能抵抗一天,还算不错。”

        这份作战地图来得正是时候,就在蒋委员长要杀人时来了,于是化险为夷。蒋介石认为预10师打不过敌人四个师团是合理的,所以方先觉不但没被杀头,还得到口头表扬,这就是运气。其实方先觉心里明白,别说敌人是四个师团,就是半个师团,预10师也照样顶不住,中日两军作战实力的悬殊是明摆着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方先觉靠战功升任第10军中将军长,这一年他才37岁。方先觉对得起蒋委员长给的两颗金星,在1943年10月的常德会战中,第10军的名声达到了顶峰。

        常德会战中,第10军奉命由长沙驰援常德,因地处洞庭湖畔沼泽地带,部队难以机动,方先觉命令预10师师长孙明瑾先行夺取资江南岸江堤。孙明瑾明知敌兵力强大,并且对岸已构筑桥头堡火力网,这时渡河作战实为兵家大忌,但军令如山倒,孙明瑾没有犹豫,毅然渡河强攻,在接连五次进攻失败后,亲率敢死队渡河冲锋,终于夺取日军桥头堡,孙明瑾也在冲上江堤时英勇殉国。预10师攻占江堤后,战场局势为之改观,随后第10军所属第3师成功占领德山,接应余程万57师残部突出包围圈,立下大功。

        此战第10军名声大噪,家喻户晓,方先觉自然声誉倍增,被蒋介石召见数次并特送一匾,题词“忠义表天地”。方先觉在重庆一时炙手可热成了“明星”。这也使其他嫡系将领面露羡慕之色。党国要员陈立夫、张群、孔祥熙、李济深等人纷纷宴请方先觉,陈诚和何应钦都向方先觉伸出橄榄枝,想把他拉入自己派系,为此还展开了公开争夺。

        那段时间,方先觉也成了重庆名媛贵妇们的英雄偶像,各种圈子的沙龙都以能邀请到方先觉为荣。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方先觉在形象上也并不辜负“英雄”二字,这位38岁的中将军长理所当然地成了名媛贵妇们的梦中情人。

        方先觉不是圣人,在巨大的荣誉光环下,不免有些飘飘然,还真把自己当成了战无不胜的“军神”,行为举止也渐显趾高气扬,最后发展到连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也看不上眼了,有些命令执行起来大打折扣。

        薛岳是何等人物,他几时受过这等气?在他眼里,方先觉不过是个小字辈。北伐初期薛岳当第1师少将师长时,方先觉还刚从黄埔军校出来,因殴打贪污的军需官受了处分,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在第3师当了个少尉见习官。那是1926年的事,一个少将和一个见习少尉,两人的资历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军队就是这样,讲的就是个资历,方先觉就算再不服气,也绝非老谋深算的薛岳之对手。

        碍于方先觉的巨大名声,薛岳当然不能明着给他小鞋穿,对九战区的这位英雄,表面上的礼数还是要尽到的。薛岳的办法很简单,你一个方先觉有多大能耐?还不是因为有了第10军,才有了你方先觉的舞台?如果失去了第10军,你方先觉屁也不是。薛岳对付方先觉用的是最传统的方式:给第10军掺沙子。他先是把自己的广东老乡容有略派到第10军当参谋长;第190师师长空缺后,又点名要容有略接任190师师长。

        容有略也是个人物,他年龄虽比方先觉小一岁,但他是黄埔一期生,是方先觉的高年级校友。容有略毕业后在军界混得有声有色,27岁即获陆军少将衔,在黄埔一期同学中被誉为“少年将军”。抗战爆发后,容有略被调到陆军大学任将官班学员队长。1940年以后任军事委员会参议、第九战区干训团大队长。因为没有带兵打仗,必然影响其职务的升迁,如今黄埔一期生容有略成了黄埔三期生方先觉的下级。

        方先觉对薛岳的小动作洞若观火。他不动声色地略施小计,把第190师调整为后调师,所谓后调,即将该师现有兵员部分拨给第3师和预备第10师,仅保留班长以上的各级军官和业务技术人员,开到指定地域去接受新兵,加以训练,期满归建。方先觉这一招很有效,容有略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职务是师长,可手下没有兵,整个被架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