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27日长沙开战到7月上旬,中美联合空军在五个多星期不眠不休的作战中,击落日机120架,摧毁地面机场的日机90架,造成日军补给线多次中断。
从夜空中俯瞰,自长沙到武汉的公路上,日军运输车辆被炸得烈焰冲天,有些日军补给兵站在空袭中燃烧长达一个星期以上。夜间时,中美空军的飞机甚至可以就着火光,无需导航而直飞汉口,轰炸日军的兵站、船舶和仓库。
据战后日军统计,在湖南会战中,日军的十分之一兵力是在中美作战飞机的攻击下损失的。
陈纳德的空中战略思想是:实施猛烈的空中打击,用较少的财力和生命代价在短时间内重创敌军。这比起动用大批地面部队和装备来,是最合算的打法。
衡阳机场的丢失使陈纳德痛心疾首,但他除了破口大骂却毫无办法,他不知道谁该为此事负责。当然,陈纳德更不能去指责蒋委员长,蒋介石夫妇与陈纳德的私交一向甚好,彼此并不仅仅是上下级的关系,还应该是知心朋友。陈纳德明白,朋友之间需要宽容,蒋介石也有自己的难处,况且衡阳机场已经失守,再埋怨又有什么用呢?
好在衡阳机场虽然为日军所占,但由于国军已将其严重破坏,日军一时难以修复,所以衡阳上空的制空权仍在中国军队手中。中美联合空军还可以从湘西芷江机场和广西桂林机场起飞,前来衡阳助战。
在督战官蔡继刚眼中,衡阳上空的空战实在很怪异,中美联合空军的飞机和日本飞机很少交战,往往是你炸你的,我炸我的,双方各炸各的目标,炸完后各自返航,互不干扰。连轰炸的时间都错开了,当一方的轰炸机编队临空时,另一方的飞机连影子都没有,所以为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也失了业,于是战斗机飞行员们便撒了欢地扑向地面,向对方的阵地及一切活动目标进行扫射。这简直成了开战以来的一大战争奇观,只有少数时候,双方的轰炸机编队碰巧遇上了,这时双方的护航战斗机就不能再视而不见了,这样才引出空战。
后来蔡继刚终于想明白了,原来是双方的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不同,陈纳德的战略重点首先要放在确保中国的战时生命线“驼峰航线”上;其次是要确保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会师,以打通中国的陆路生命线——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至于支持衡阳保卫战,那是个更加次要的战术行动,中美联合空军轰炸的主要目标是衡阳外围的日军重型装备及后勤设施,一般不直接参与地面战斗,因为飞机数量有限,所分配到的油料和弹药的配额也有限。另外,衡阳机场的丢失,使陈纳德将军非常恼火,这也算是个原因,要是中国军队连个机场都守不住,那它就没有资格要求空军的支持。
从日军方面看,主要是太平洋战场吃紧,日军作战飞机和飞行员损失惨重,一时难以补充。而在中国大陆战场上,日本空军力量没有绝对优势,既无必胜的把握,就没有必要用有限的战斗机去冒险。所以在衡阳之战中,日军飞机的目标重在摧毁衡阳建筑和守军的抵抗意志,一切城中建筑和工事设施都是日军飞机的轰炸目标,而且大量使用***,尽量摧毁守军的弹药库和粮食仓库等物资储备。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日军意识到衡阳之战很难速战速决,要占领衡阳首先要断绝守军的粮弹供应,这才是衡阳作战的当务之急。
从作战效果上看,在衡阳保卫战期间,中美联合空军未能对地面部队以强有力的配合,对日军地面部队的集结地及后勤运输也未能进行大规模空袭。日军供应的粮食弹药等给养运输船只每日溯湘江而上,络绎不绝。日军攻城用的大口径重型火炮所使用的弹药也仰仗水路运输,岳阳至衡阳间340公里的公路、720公里的水路一直畅通无阻,日军的运输从未间断过。虽然也曾遭到过中美空军的多次轰炸,但其空袭力度比起美军在南太平洋战场封锁日军守岛部队的空袭,实在是差得太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