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两千铁甲骑兵,激动的都难以自抑了!

        他们都是懂点军事的,当然知道这两千骑着高头大马的铁甲枪骑兵意味着什么?

        如果大明早二三十年有这样的骑兵(那是不可能的,花多少钱啊!),满洲人根本进不了长城。他们的弓箭穿不透板甲,他们的矮马也跑不过这些高大的洋马,面对洋马兵的冲击,他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紧接着出现的是一排又一排红衣黑甲肩扛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的步兵,这是整整两个团的燧发枪兵!清一色的装备燧发枪,没有长枪,也没有刀牌。这样的军队在冲击骑兵强大的欧洲战场上也许不大好用,但是放在没有强大冲击骑兵的东方,几乎就是无敌的存在了。

        真的走上过17世纪陆战战场的人都知道,用冷兵器肉搏或是骑射去打垮数量相当,而且列队严整的燧发枪兵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用步弓远射去和燧发枪兵打对射就更是可笑的幻想了——用一整队的巴图鲁去和放下锄头才几个月的列兵拼消耗?而且这种消耗战的赢家也不一定是巴图鲁们......只要给列兵们配上板甲,就足够抵挡巴图鲁们的“百步穿杨”了!

        现在上海、南京、泉州、广州的大型铁坊几乎都装备了水力锤(水力锤不能直接加工板甲,但是可以砸出中厚板),所以生产板甲的成本已经低于札甲,完可以大量装备部队。

        仪凤门外突然爆发出了最大的欢呼声,原来是一身金色板甲的大明皇帝朱慈烺骑着一匹雄壮的阿拉伯马,出现在了仪凤门大街上。大街两边的人们冲他跪拜行礼,同时山呼万岁,整个街道一下就陷入了癫狂。

        朱慈烺身边还簇拥着一大群穿着板甲骑着战马的功勋军官——他们都是在北伐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军官,现在得到了护卫皇帝参加祝捷阅兵的殊荣。

        其中紧跟在朱慈烺身边的,则是一身黑色板甲的孔代亲王!

        这位法兰西王爷现在也是一脸志得意满,说起来他才是这次北伐中原之战真正的“总策划”,北伐的计划和关键的得胜淀之战,其实都是他的手笔。

        而他在东方的这几年,也涨了不少本事!首先是获得了指挥大兵团的实践机会,在欧洲指挥几万人规模的军团和在中国指挥一场有几十万人参加的战争,根本是两回事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