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沉几艘?总兵,属下只有12门24磅短炮啊!”

        “可是你有刚刚发下来的木托开花弹!这种炮弹在上回的北京之战中发挥的威力可相当惊人......所以你得给老子好好的打!”

        正在沈家门炮台的一个观察哨上一边看着海面上正在发生的“抢劫和破坏”事件,一边说话的是海军定海总兵袁若飞和海军沈家门炮台守备杨伟明。

        袁若飞是辽军出身,当过吴襄的家丁,跟随朱皇帝定江南后就一直负责炮台的守备,再后来转成了海军。不过他不会操船,也没海上服役的经历,就是守炮台的陆地海军。

        在明军大元帅府海军司下,现在有几个“海军总兵”的职位,也就是基地司令。袁若飞因为资格够老,而且办事也比较牢靠,所以就当了海军定海总兵,负责定海锚地的守备和舟山岛的防务。

        而杨伟明则是炮兵科班出身,他是江南人,考入南京讲武堂,修了炮科,当了七八年的炮兵,然后也转了“陆上海军”,当了沈家门炮台的守备,其实就是个营级指挥官。手下有四个连,一个要塞炮兵连,一个野战炮兵连,两个燧发枪连。

        其中要塞炮兵连装备的是12门24磅铸铁短炮——这点火炮要是摆在吴淞口,倒也能抵挡住企图入侵的敌方大舰队了。可是在定海锚地这里,还真是不够瞧的,只能集中在沈家门码头附近,用来掩护海军泊位。

        但是12门24磅炮又能有多少威力?而且还不是昂贵的长管炮,而是廉价的铸铁短炮——这种火炮更像是榴弹炮,而非加农炮。

        这年头海战打起来都是几百门乃至几千门火炮对轰的,即便是实力不足的西班牙东方无敌舰队的29艘战舰上也配备了近门大炮,其中的24磅炮的数量也不下30门。

        沈家门炮台的12门24磅炮,如果正常发挥,也就是重创一两条两三百吨级的小盖伦而已。

        撞了大运才有可能击沉一艘——打实心弹是打不沉的,得是纵火弹打进炮舱点燃火药,然后火势失控,才能搞沉一条西班牙人的战船。

        从概率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区区12门炮,在整场战役中也就打个三四百发,能中个十发就很不错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