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贼来也”的消息传到天津卫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巡抚衙门里面和总兵曹友义、杨维翰商量出兵的事儿。

        而在兵备道衙门里面,兵备道原毓宗则和娄光先、金斌在内堂密谈。

        夜不收到的时候,他们仨正眉头紧皱,低声商量着什么,屋子里面连个伺候的人儿都没有。这时就听见屋子外面脚步声错落响起,人还没到,关中口音的喊声已经到了。正是原毓宗的心腹家人,那声音中隐约还带着一点儿兴奋:“老爷,老爷,流寇到了,流寇到了!有千数的铁骑,沿着运河而来,已经到了杨村一带了。”

        屋子里面的三人,猛地站了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表情,既有兴奋,又有那么一些紧张。

        四十多岁,面皮红润,油光发亮的原毓宗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大事成矣!”

        身为大明的按察副使兼兵备道,原毓宗居然闻贼至而大喜!

        两个副总兵也是一样面带惊喜,刚要说话,那家人已经推开了房门儿。这上了年纪的老仆居然也和原毓宗一样,激动得浑身发抖。

        “老爷大喜!流贼,哦,是大顺天兵总算到来了!有一千多铁骑啊!”

        原毓宗已经恢复了文官士大夫的矜持,点点头道:“下去,让账房准备三千,不,四千两银子!”

        “小的遵命。”老家人兴奋地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