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跟着本宫,土地会有的,娘子也会有的!”

        虽然是极朴素的道理,但还是给了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提振了精神。队伍当中,不时还会响起应和的喊声。

        “千岁爷是把咱当兄弟啊!”

        “有千岁爷在,大明一定会中兴的!”

        “千岁爷和咱们同甘共苦,咱们替千岁爷拼了性命打天下!”

        “千岁爷是明君,大明有救了……”

        听到这样的回应,朱慈烺的那点疲劳,还有屁股上、大腿内侧,还有磨出血泡的脚丫子上传来的疼痛,一下子都减轻了不少。他心里想着:从北京到天津大沽口不过是300多里,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自己如何走不得了?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共乘的马车,就在朱慈烺身后不远处,和朱慈烺一块儿从王庆坨赶来迎驾的曹化淳则牵制马,步行在马车边上——现在除了崇祯、周后、张太后、李选侍,还有其他一些实在走不了路的上了年纪的官员、官员家眷,或者在小规模的骑兵交战中负伤的伤兵由马车载着前行。其他人都和朱慈烺一样,步行前进了。

        之所以这样,并不完全是为了同甘共苦,而是为了让马匹得以休息。

        这一路出来,急行军一百几十里,不仅对人力是个考验,对马力的消耗也极大。现在眼看着就能入王庆坨休整了,所以就尽可能节省着用了。

        当然了……朱慈烺作秀的成分也是有的!

        现在朱慈烺的太子权威打了折,就得靠做秀来提振人气了。这年头当伟人的作秀最高境界,就是解衣推食,就是同甘共苦。朱慈烺的前世本就是个从底层往上爬的小人物,哪有什么架子放不下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