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魏藻德现在是“大改革家”了,将来要青史留名的,还要照着《诸葛亮传》来写传的,考虑问题当然要全面一点了。

        其实马上篡位也不是朱慈烺的首选,倒不是怕了上游的“左疯子”,而是有着更大的改革计划。

        在朱慈烺看来,北方的清朝还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搞定李自成和大同府,然后才会南下。估计南下的时间,会比历史上更晚一点。

        而这几个月到一年,对朱慈烺而言,就是一个改革和整军的时间窗口。

        在这期间,他应该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内战。内战和外战不一样,外战可以凝聚人心,有时候更有利于改革。而内战的情况则相反,一旦开打内战,朱慈烺就必须为了维持东南内部的安定向士大夫让步,从而错过改革的最佳时机。

        “殿下,东林大会马上就要召开了!”魏藻德又道,“现在千岁爷手里有’保名教,卫孔林’的大义,只要大会一开,东林党就会被千岁爷掌控......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了。”

        东林大会按照计划,是在恩科省试后召开——东林举子们在这个时候应该是比较好说话的。话说好了就中进士,说不好就名落孙山!

        这个进士文凭给谁,可是朱慈烺一句话的事儿!

        只要东林党被朱慈烺给篡夺了,接下去的改革就容易多了......东南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必须有他们的组织,才能和朝廷唱反调,如果没有组织,就是一盘散沙,力量虽然很大,但是却无法形成合力。

        而且东南士大夫的力量本来就是嘴炮,军事实力几乎为零。没有东林党这个组织,他们根本掌握不了舆论导向,也就无法斗争了。

        “还是缓一缓......”朱慈烺想了半天,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赌这一把,“还是缓一缓吧,反正大权已经在握,也不缺这个名分。况且有英宗夺门在前,就算当了太上一样可以惹麻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