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们感到苦闷的还不是越来越穷的日子,而是没有婆娘!

        大顺的府兵制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不如印度那边的种姓制,因为在种姓制下,不同种姓间的通婚是比较困难的。虽然高级种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级种姓的女子,但是后者必须拿出一大笔的嫁妆,而低等种姓的家庭往往难以负担,这就保证了高等种姓不会过度掠夺低等种姓的年轻女子。

        而大顺帝国的统治者们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建立了一个人生而不平等的社会,但是他们终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受益者,所以并不认为自己手底下那些府兵的“种”有多高贵——在李过这一代的大顺帝国人看来,他们所建立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帮助苦人的农民政权

        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过分扩张的府兵制,则给被他们“帮助”的苦人带去了“无妻之苦”。

        现在的大顺帝国境内,有至少0万个武艺高强的“黄世仁”啊!他们得夺走多少个“杨喜儿”?又会制造出多少个一无所有的光棍汉?

        所以石柱乡间的光棍汉们聚集在一起,谈论的最多的,通常还是女人不过也有例外,不知道是谁突然说起了“迎明王”的事儿!

        “听说了吗?明王要来了,来替咱们这些苦人做主了!”

        “尽瞎说,朱家皇帝哪里会替咱们这些穷人做主?他家管着四川的时候,穷人一样没活路”

        “那不一样,朱家皇帝总归还是允许穷人上进的,朱明那边考科举可不需要一个府兵身份你们没听说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吗?”

        “读书上进哪里那么容易?我听老人们说,朱家皇帝的进士可难考了,四川一省,三年不过出二十多个进士”

        “那还有举人和秀才呢!我爷爷就是举人,我爹爹就是秀才,如果可以凭本事考,我一定也能考上个秀才的!而且当不上秀才,还可以投军从戎凭本事一刀一枪从战场上搏个功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