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资太低,以至于他们没有能力购买或租赁比较体面的房屋。所以在各大都市的工业区周围,都出现了大片大片的贫民窟。数以千万计的穷人,就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贫民窟中,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

        当然了,他们的温饱标准,在另一个时空的清朝劳动人民看来,还是蛮高的在吃饭方面,可以达到三餐吃饱,经常有肉的“高标准”。

        在穿衣方面,也能保证人人都有几身替换,哪怕在贫民窟里逛一圈,也看不见几个人穿着补丁上还打补丁的破衣裳。

        另外,义务教育也已经普及了。年制是没有的,但是年制的小学教育,基本上还是可以保证的。

        所以贫民窟里面的孩子都是识文断字的!绝对能看懂革命传单根据朱仲树后来的分析,这些几乎一无所有,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但同时又受过年小学教育的大明劳动人民,实在是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特别是新大陆和南大陆的天朝藩国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因此生存也变得越来越难,吸纳旧大陆富余人口的能力也在逐渐下降。

        而且大明本土的人口,自洪兴中兴以来,就一直保持增长。到兴道中后期的时候,已经超过了四亿,达到了四亿五千万之多。

        虽然通过从海外藩国大量进口粮食,还能保证大家的温饱。但是供应并不宽裕,一旦新洲合众国、庆王国、暹罗王国、南大陆联合王国这几个重要的粮食输出国出现什么问题,大明本土就有可能出现饥荒!

        所以大明本土的社会矛盾,在兴道末年的时候,已经变得相当尖锐。

        可惜在大明的中上阶层看来,劳动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还有新大陆和南大陆可以去还有啥不知足的?怎么可能和巴黎的暴民一样闹革命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