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懿安皇后娘娘,太侄殿下,臣等已经看过蓟辽袁都督的奏章了。臣等一致认为,东虏极有可能趁着我朝国内多灾,皇帝南下要巡查之时再出燕山!

        但是黄台吉的四出燕山是走辽西,还是出千里松林进军漠南蒙古,内阁也不能确定。”

        说话的是内阁首辅王在晋。袁崇焕的奏章,王在晋和内阁的其他几位阁老都已经看过了,而且还开了小会进行研究讨论。

        他们讨论的结果,则是在黄台吉将会四出燕山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这几乎是必然的!

        一方面明朝境内连年遭灾,而且灾害还愈演愈烈,能打的皇帝朱由检不得不南下要饭——民以食为天嘛!陕西和中原的大水一冲,多少人没饭吃?不把他们喂饱了,那就得农民起义,天下大乱!

        而攘外必先安内!朱由检不把内安好了,哪里有余力攘外?

        而黄台吉那边则走了狗屎运,风调雨顺到了秋收(大明这边如果不是陕西、河南的大水,也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且还从朝鲜捞了一票。根据杨镐、李信的“捷报”,后金军掠了三四十万人口从朝鲜的京畿道和黄海道撤退了,还卷走了所有能卷走的财物。

        另外,锦衣卫前一阵子还报告说后金国从崇祯四年下半年开始,就忙着整顿各族各部,建立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朝鲜和番外蒙古三十二札萨克旗。

        到了崇祯五年秋,后金国已经有了总共六十四个旗,下属的牛录总共有1400多个!

        虽然有滥竽充数和虚张声势之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后金国现在难得有兵有粮,而且大明这边还有机可乘,黄台吉哪能不大干一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