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一向比较风调雨顺的淮南、江南,也开始闹起了灾,一会儿是干旱,一会儿又是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总之就是一句话:老天爷不赏饭啊!

        在这种情况下,兼领户部尚书的毕阁老的麻烦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

        除了闹灾、救灾的一大摊子事儿,毕自严还被朱由检想出来的将进士、举人名额和纳税挂钩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陕西、淮北、河南东部那些闹大灾的省份一方面交不上多少税,一方面又想让本身的士子参加科举——灾又不是他们的错!怎么就不让他们考科举呢?

        这些地方的士绅和官员找不着朱由检,就只能找几位阁老理论,而毕自严更是左右为难他和别的阁老不一样,他不能旗帜鲜明的站在那些受灾省份那边。

        因为没有受灾的省份的士大夫们都盯着那些进士名额特别是有粮的湖广和四川,有钱的南直隶(淮南、江南部分)、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都抢着替陕西、河南、淮北的灾区交税!

        毕自严能不头疼吗?他如果支持灾区士子,那么那些不受灾或是受灾之后依旧有钱的省份(地区)就不愿意多交税了。

        如果他支持那些有钱的省份(地区),那灾区的士子和官员还不恨死他?

        而且毕自严是山东人,他老家这几年也越来越旱,说不定今年闹灾的名单上就有山东了

        当然了,最让毕自严头疼的问题,还是在粮食总量不足的同时,朱由检还要求在襄阳、南阳两处储存“备灾粮”崇祯五年、六年已经是灾年了,应该开仓放粮,哪有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收储存粮的道理?

        “陛下,去年和今年的灾害是多了些,”毕自严道,“但是湖广大熟,还是可以补上缺口的,如果朝廷可以暂缓囤积备荒之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