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旱灾是没什么办法的——呼风唤雨可不会!

        而蝗灾可以对付一下,但是效果也有限。但是黄河决口的事儿可不能再来了......早在崇祯六年春,朱由检就命总理河道都御史张国维、抚治淮北骆思恭、淮东总兵骆养性等人开挖二百余里黄河入海通道,总该在崇祯七年六月前完工了吧?这个工程朱由检催得急,但是给出的银子和权限也不小,可以说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权放权。

        都把抚治淮北的差遣给骆思恭了——他儿子是总兵,他是抚治,父子两人掌握了淮北的军政!而且他们还都是当过锦衣卫指挥使的凶人!这差事要是办砸了,那就得砍他们的脑袋了!

        有了这条入海通道,就能在黄河发水的时候泄洪入海。这样淮北应该可以得个难得的丰收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就笑着合上了刚刚批完红的给河道御史、抚治淮北和淮东总兵三人的圣旨,吐了口气,然后看着玉熙宫里的几个阁老,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刚刚入阁的熊文灿身上。

        熊文灿是来代替徐光启的——徐光启在崇祯六年夏天就得了重病,回家养着了。所以朱由检就把时任两广总督的熊文灿调来朝堂,代替徐光启出掌工部。

        这个熊文灿不是孤身上任的,而是带着他的督标和几百人在佛山、澳门等地雇来的中西工匠一起来北京的。

        中西工匠当然是为宣府炮厂、铳厂聘请的。朱由检希望可以在扩大这两所兵工厂的产量,并且在宣府生产斑鸠铳。

        而熊文灿的督标来京后,全部被调入了御海军——并不是充当水手,而是当陆战兵,用来攻打吕宋。

        之所以要用广东兵打吕宋,是因为两广一带的人民对疟疾稍有抗力,也习惯炎热的天气。

        另外,熊文灿的督标中多有火铳兵,练起“太祖方阵”也比较容易。

        而代替熊文灿督军两广的则是前任户部尚书张翼明,这位在大同巡抚任上沾了朱由检光的高官,现在已经被当成了天子心腹使用了。

        这次去两广,更是带着在广东、广西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任务——朱由检记得上辈子逆子一开始在南方瘴痢之地用了北军和日军,结果因为疫病折了不少,后来改用两广兵,情况才有所好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