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日闻名来听林延潮讲经的读书人,也是越来越多,除了本府的以外,还有泉漳二府的士子,甚至江西,浙江的读书人也是来此争相结识,并讨教学问。

        林延潮渐渐名声鹊起,同时他利用自己的声望,与这些读书人,宣传了文林社之事,并邀请社集时大家一并来商讨学问。

        当下省城里,不少士子都知道了文林社,有上百人都是说待社集之日,必上门来观摩。

        林延潮听了很满意,这一切都在自己运筹帷幄之中。

        自己到时候就可以借助这社集之事,在这些读书人中挑选贤良,来为文林社纳新。

        对于社集,身为社首的林延潮少不得要张罗一番,他当下将陈一愚,陈行贵等几位社友招来家里商议社集之事。

        陈一愚对林延潮道:‘眼下随着宗海兄,你的名声日重,不少人都知道了文林社的名字,不少人都上门来向我询问入社之事啊。‘

        黄碧友亦道:‘是啊,我有两位书院的同窗,也是向我询问此事,他们平日在书院里对宗海你十分仰慕,说要加入咱们这文林社呢。‘

        陈行贵道:‘是啊,不过他们都议论,说我们入社规矩太严,我们闽中大大小小的诗社,文社也有几十个,但只需社员引荐即可,不需那么繁琐。‘

        陈一愚也道:‘是啊,听闻苏州,浙江那边的文社,也没有这么繁琐,几个好友愿则来,不愿则去啊!‘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这才是我等建文林社的初衷,我等不是怕人不来,而是怕良莠不齐,若是不在创社之初,严格筛选,若是出现一二宵小冒着我们文林社的名头,去外面做出辱没社声之事,那就不好了。‘

        陈一愚笑着道:‘宗海兄,太过了,我们不过是一个切磋八股,时文的文社罢了,就算有宵小,也不会辱没名声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