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捶击则是有一定的机械力的。

        在已经多次尝试了除颤仪以后,再重复电击一次,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按照现今的指南的指导,单次除颤是成功率最高的,之后的多次除颤,虽然有效果,但效果是完不能够于首次除颤相提并论的。

        凌然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他也许还可以再尝试用除颤仪两到三次,但在时间窘迫的情况下,凌然尝试其他的方式,或许更具风险,但可能确实更有效。

        这也是完美级的心肺复苏专家与只懂得看指南的普通医生的区别之一。

        普通医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因为除了指南提供的方式以外,普通医生根本不会精修心肺复苏的技能。icu和急诊的医生可能懂的要多一些,但要说能达到专精级的,都是寥寥无几。

        而指南所提供的,永远只是最基础的方案。

        实际上,光是看心肺复苏的指南多年以来的变化,就能体会到它的不完美,不完善,以及不靠谱。比如早期的心肺复苏指南对胸外按压的要求是60-80次每分钟,88年的时候改成了80-100次每分钟,2010年则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要保证100次每分钟以上。

        用马后炮的观点来看,88年以前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要是遇到一个精准把握胸外按压次数的医生,能不能活不一定,后遗症肯定要多不少。

        临床医学始终是一门经验医学,成功才是最好的理由。

        凌然选择了胸外捶击的方案,他成功了,那就证明了他的经验和观点的正确性。

        “太大胆了。”阮高歌望着凌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