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进。”

        距离克利夫兰诊所极近的一处庄园地产,此时挂满了中国特色的红灯笼,门口还有两尊大石狮子和两名来自中国的迎宾小姐,用中文亲切的欢迎着宾客们的到来。

        黑白棕黄色的老外们,不管听过还是没听过中文的,听着别具特色的音调,脸上都莫名的绽出了笑容来。

        大家来参加趴体,图的就是一个新奇好玩,眼瞅着主人家从大门就搞起了特色服务,一个个都觉得不虚此行。

        庄园内的停车场,不等入夜,几乎就停满了车辆,且以豪车为主。

        以克利夫兰诊所的开薪,负担较重的医生,其实是买不起豪车的。且不提每年费用高昂的职业保险,以及归还高昂学费的逐年支出,就是克利夫兰当地的生活支出,都能将一名拿着中等薪酬的医生吸干。

        不过,世界著名的克利夫兰诊所里,真正有较重负担的医生其实很少。大部分的医生家庭条件都相当不错,即使需要自己负担职业保险,有些也需要归还读书时的贷款,但需要负担全额贷款的医生其实并不多。

        除此以外,很多克利夫兰诊所的医生还会得到家庭支持的购房资金,有信托基金,或者家族股票收益的医生其实也不在少数。

        要说起来,这好像是非常不美国的模式,但实际上,因为克利夫兰诊所这样的医院,本身就以较低的薪水,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著称,所以,大部分医生的原生家庭,都是愿意给予子女们财产性支持的。对他们来说,这更像是另一种的慈善行为,在圈内也很容易得到认可。

        至于说,家庭条件不好的医生……其实,且不说家庭条件不好的非华裔人类难以成为医生,就是偶尔有闯过难关的,也会认清现实,乖乖的去收入较高的部门去工作了。

        当然,收入较高的部门,与成长性较高的部门,往往并不重合,而在欧美的医学体制下,这种方式带来的就是第二次的阶级分化。

        可以说,家庭条件不好,即使成为了医生,想要更进一步的成为医学界的大佬,概率也要比其他人低许多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