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已时初,石中秀在万众期待中翩然登上登仙台。

        这道人,真正一副好皮囊,蓝缎羽衣,束发道髻,身量潇洒,飘然出尘;鼻直口方,斜眉入鬓,方脸大耳,十分端庄;手持一只白玉拂尘,环臂抱丹,好一个仙人模样。

        此时的登仙台下,已经聚集了近万信众,苍婆姑嫂,花甲耆老,皆面向道人,口方以礼;整个登仙台范围,寂静无声,一股庄严,虔诚的气氛笼罩全场。

        这样的气场下,便是一些不那么虔诚的人也各自收敛,远处的零食杂货商贩也停止了叫卖,甚至竹林中的雀鸟也不再嘻戏啼鸣。

        生灵向道之心,一竟于斯。

        一声清越的云板,石中秀开口道:“有物混成,仙天地生。寂兮缪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名之日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局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讲道说法,是有讲究的;说的太深不行,大家听不懂,属于对牛弹琴,没有效果;说的太简单直白也不成,失了道法高远飘渺之意,这么深奥的道经你都听明白了,还要这些道人做什么?讲的太细太具体不可,哪有白来的机缘,你不付出些真金白银,还想就凭此开练?讲的太粗也不对,总得有些勾魂的东西,才能吸引信众们一步步的入瓮。

        所以登台说道,一定要似是而非,欲语还休,模棱两可,掐头去尾,多说结果引人遐想,少谈过程望而生畏;大呼付出以全道心,杜绝索取转世再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成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若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石中秀一边舌绽莲花,宣讲道藏,一边想着自己的心思;连山观一行无功而返,他是有些不甘心的,奈何那剑修空有其名而无其实,竟然消失无踪,半分剑修一往无前,不畏险阻的气魄都没有,害的他们几个假丹修士在连山观足足虚耗七日,才无奈散去。

        这次围扑,玉清教是许下了大代价的,不仅有宝器大药,还允诺事成之后接引至东海避脱事端,可惜,竟无一人能得此赏格,让人遗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