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公和秦国公?

        梁储有些茫然,再看自己那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老师,他却发现陈献章同样有些始料不及,但那惊诧的表情一闪即逝,随即又化作了镇定。想到老师刚刚教导自己的那番话,少年得志的他不禁有些羞愧,但隐隐又有些欣喜。

        虽说赵国公那是典型的武夫,可秦国公却是父子两代都有文名,哪怕不如那些进士及第的阁老尚书们,但老师今天也很风光了。

        然而,赵国公和秦国公的光临,仿佛只是一个前兆,不一会儿,匆匆赶到的就又有两位侍郎,一位大理寺卿。而且人来了之后,还首先热情地过来和陈献章攀谈几句,梁储最初还觉得兴奋,喜悦,高兴,可等一个两个三个之后竟然又有人来,他就有些忙不过来了。

        之前还担心老师会在没有朝官旁听的情况下独自登台讲学,现在看来……老师这阵仗根本就是远超同侪!这简直是排场大极了!

        而陈献章纵然宠辱不惊,但眼看一拨拨仿佛是踩点抵达的贵客就要耽搁了最初定下的时辰,他只能和刚刚抵达的两位朝官打了个招呼,随即歉意地表示,自己打算开讲了。然而,他还根本没有来得及把这打算付诸实施,外间就又传来了一阵更大的动静。

        那是马蹄声和车轱辘声,却没有一点一滴的喧哗。随着这些声响停在了门外,不过须臾,他就看到几个年轻人簇拥着一个俊秀的童子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虽然心里已经有所猜测,可是,当那个年纪不大的孩子走到了自己面前,随即非常郑重地拱手作揖时,他还是生出了深深的惶惑。

        因为对方非常坦然地报出了自己的身份:“白沙先生,欣闻今日你讲学于此,孤特意请示父皇,前来旁听,还请不要嫌弃孤冒昧。”

        年少的太子就这么真真切切出现在面前,口中说着谦逊得体的话,而那举手投足之间,既有天家长久以来熏陶的气势,却也带着小儿的稚嫩和青涩。那一瞬间,陈献章不禁有些恍惚,忍不住想到了自己出师时,老师的感慨。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那样的真正盛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