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康一发现十二个刻度就本能地联想到十二个时辰,张寿不知道当初皇帝在看过手表和手札之后,是不曾联想到,还是根本不曾仔细去想,又或者是觉得他颇有这方面的天赋,方才一股脑儿都丢给他解密,他只能再次咳嗽了一声。

        “这根走动最快的针,每转动一圈,长针移动一个小刻度。而长针转一圈,短针则是移动一个大刻度。而这花费的时间并不是一个时辰。我观察过日晷,应该是半个时辰。也就是说,一整天之内,这根短针会围绕圆盘转两圈……”

        在如今这个时代,张寿知道,西方钟表业也不过是刚刚开始发展,什么摆钟,什么怀表,全都还没出世,所以他非常耐心地对张康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果然,张康轻轻吸了一口气,重重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若真是如此,那此物还真是极其精密的计时器。”

        他顿了一顿,盯着张寿似笑非笑地说:“当初韩皇后的父亲韩山童曾经宣扬,太祖皇帝乃是宋徽宗之后,太祖皇帝登基之后,追赠了韩山童为王。张博士你觉得,太祖皇帝可是宋时皇室后人?”

        “自然不是。我朝国号为明,不是宋,太祖皇帝更不曾改郑姓为赵姓。更何况,光是这样的精妙之物,太祖便来历不凡。”见张康露出了赞许满意的表情,张寿就继续说道,“此物乃是太祖遗物,皇上虽转赐了给我,我却不能因为这精妙绝伦的计时功能,就把东西拆了。可因为此物,我却想到了一件东西。”

        “哦,是何物?”

        张寿直言不讳地说:“元时郭守敬的大明殿灯漏。”

        虽然上次张康还对他展示过地球仪,但地球仪和真正的天文仪器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渭南伯张康连这种东西都知道,那么,此人就绝对不能说是什么北虏蛮子了!

        “大明殿灯漏?就是元史天文志里曾经提到过的,用来计时的大明殿灯漏?”张康先是挑了挑眉,随即就呵呵笑道,“被张博士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元史天文志里吹得天花乱坠,还记录了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记得那大明殿灯漏是水力发动,和你手中之物不同。”

        说到这里,他就叹了一口气道:“太祖皇帝说,元末天下大乱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那些贪财的色目人聚敛无数,以至于民不聊生。而天下大乱之后,这些家伙不是跟着遁入漠北,就是被各地义军杀了个精光,所以元史天文志里,很多西域仪象都失传了。元大都的大明殿灯漏,也早就付之一炬了。”

        张寿哂然一笑,因问道:“那如宋时水运仪象台那样的仪象呢?”

        “那是钦天监负责的东西,我可不知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