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利益阶层需要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和东亚地区的本土工商阶层的利益是相违背的。

        藩王自身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海外地区的利益和本土利益不一致,而这种利益冲突几乎无法缓解。

        怎么说呢,钱就这么多,本土的工商界赚了人家海外领地的工商界赚的就少了……

        这种利益冲突几乎是无法解决的,大唐帝国过去几十年来所做的也只是缓解而已,甚至以后等他李轩死了,帝国爆发战争了,分出胜负后妥协了,但是矛盾依旧存在,战争的妥协依旧只是缓解矛盾而已。

        毕竟有人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纷争,几十年前的时候,大唐帝国的矛盾大多是和土著蛮夷各国的矛盾,但是当帝国全球化完成之后,帝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变成了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几乎无法调和。

        哪怕是李轩现在还活着的时候,海外各地区,尤其是美洲地区就已经是和本土出现了众多的利益冲突,美洲当地一直都是想要搞工业发展。

        他们的矿产资源丰富无比,用来搞工业发展的话条件非常好,但是现在呢,美洲地区只能依靠农业以及基础的矿产、石油开采为经济支柱。

        这种经济模式在第二次工业大发展之前,还算不错,美洲地区依靠农畜业以及基础矿产品民众收入也不错,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大发展之后,这种经济模式纵然看似良好,但是和本土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了。

        当本土地区的很多发达地区,都开始搞高速公路,汽车陆续进入普通家庭的时候,美洲地区的广大农民们,说的好听一些都是小农场主,但是依旧只是农民,而且粮价十几年都没涨过,物价却是一天天的涨!

        宣平四十几年的时候,美洲地区一个小农场主耕种百亩土地,就能够让一家子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等到宣平六十年左右,随着种植成本的提高,粮价又不涨,一个美洲农民需要种植超过五百亩以上土地,才能够让自己一家子过上不错的日子。

        至于到了现在,随着东欧、欧洲地区、印度地区采用大型机械耕种的大型农场不断增加粮食产量,美洲地区的粮食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