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时间对于大唐王朝来说非常宝贵,因此很多事情都是同一时间来齐步并进的,并没有说一件事办成了,再办另外一件事,而是同时一起办的。

        下属官员们忙碌着,李轩自己也没有闲着,扩军是既定政策,甚至扩军多少兵力也是有了定数,但是扩军后的部队怎么编制,这却是个大问题了。

        因为目前大唐新军里的最大编制就是营了,一个步兵营的总兵力不过四百余人,混成营更少,只有两百五十多人而已。

        如果兵力少的话,李轩还能够通过直辖各营的方式来统帅部队,但是随着大唐新军的兵力逐渐增加,乃至到了万人规模后,直辖各营是肯定不行的了。

        而这种情况实际上在第二次澜江战役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

        第二次澜江战役以及之前的渡江战役,大唐新军实际上一分为三,郝柏年统帅的主力规模一度达到了一千四百多人,包含了两个主力步兵营、一个混成营以及其他附属部队,如果加上青壮民夫,总人数达到了两千人。

        实际情况已经显示,大唐新军已经是需要了一个比营更高级别的编制了。

        为此,李轩和作战司的曾子文商讨了数个小时后,决定了在编制上进行改动!

        首先就是扩充现有的步兵营编制,使得步兵营具备最基本的独立作战能力,除了现有的四个步兵队外,再配属一个步兵队,这个队视情况可以是火枪队、长矛队、也可以是刀盾兵或弓箭手队,具体配属根据武器短缺以及作战性质来看,额外配属一个骑兵排、一个轻型火炮排、一个辎重排。

        其骑兵排的规模比较小,只有十六骑,主要是用来充当侦骑,提供前沿侦查。

        轻型火炮排,将会辖有两门轻型火炮,这种轻型火炮工部那边已经初步制造出来了样炮,是一款短管炮,专门发射散弹,预计最大有效射程为一百五十米,至于最大射程,倒是可以打几百米,但是最大射程对于这个时代的火炮精度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有效射程短了点,但是胜在重量很轻,作战状态下全重只有一百五十斤,还安装有轮子,作战的时候士兵们直接推着轮子就能够轻松进行短距离的机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