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里,尤其是经过了第二次澜江战役、第三次澜江战役后,因为火枪兵表现出色,以至于军方里的很多人都认为,单单靠火枪兵就已经击败明军了,而其他兵种都应该取消,以腾出更多的军费来扩充火枪兵。

        哪怕是方东全、黄学仁这些土匪头子出身的将领,也是极力支持火枪兵的扩充,认为目前主力部队里,火枪兵和长矛手的比例不应该是一比一,应该是二比一乃至三比一才是最适合的。

        作为和火枪兵配合作战的长矛手都有人想着要削减了,至于刀盾兵、弓箭手这些兵种就更有人想要大力削减了。

        而大唐新军也的确是这么做的,除去第四步兵团这个拥有两个守备营的步兵团有些特殊,拥有大量刀盾兵部队外,其他现有的四个步兵团里都是没有太多刀盾兵的部队了。

        以第一步兵团为例子,团部辖有三个步兵营、一个营炮队、一个骑兵队、一个拥有三门五百斤火炮,依旧嫡属于炮兵营但是加强给第一步兵团的炮兵队,一个同样嫡属于辎重团,但是加强给第一步兵团的辎重营。

        也就是说,第一步兵团并没有直属的刀盾兵、弓箭手等。

        只在三个步兵营里各自拥有一个队的冷兵器部队。

        比如第一步兵营里,辖有两个火枪队、两个长矛队,而第五队因为火枪缺乏,不得不装备了刀盾和弓箭。

        也就是说,如今各个步兵营里,只有一个队的刀盾兵、弓箭手混成部队,各自有半队的刀盾兵和弓箭手。

        这么干原本只是火枪不够的无奈之举,但是今天看来,这些刀盾兵却是发挥出来了应该有的价值。

        大规模野战当中,这些刀盾兵兴许已经是用处不大了,但是在登城作战这种需要近身缠斗的作战里,刀盾兵,尤其是重甲刀盾兵的作用依旧不可代替。

        倒是弓箭手的作用是变的越来越尴尬,首先是大唐新军难以自身短时间里培养出来大量合格的弓箭手,大唐新军里的弓箭手,几乎绝大部分都是明军俘虏出身。

        而且弓箭手在战场上的作用也不是不可代替的,他们虽然依旧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火枪手却是已经可以取代他们的战术地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