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第一军的新兵来源就比较复杂了,一开始都是贵州兵,后来随着战事的进行,出现大量伤员后,则是补充了一大批的广西汉兵,由此造成了第一军里基本上有半数是贵州兵,半数是广西兵的情况。

        即便是这样,实际上很多部队里的士兵依旧语言不同,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兵部招募新兵,训练司训练新兵,作战司补充新兵的时候,往往是会把新兵们按照同一个县、同一个府进行编组。

        因此很多部队里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队里的士兵往往都是同县,一个营的部队往往都是同府,很少说出现一个队里同时出现不同县的士兵。

        虽然这样会不可避免出现山头主义现象,但是李轩又不是傻的,自然是一开始就防着这种情况发生,而这个防备就是部队里的扫盲班。

        扫盲班教授识字,是一律采用官话的,本来李轩都想直接采用后世的普通话的,但是考虑到如今的南京官话才是通行中国大地的标准普通话,别说其他人了,就连李轩和柳八苟他们的对话,都是用这个南京官话的。

        没办法,天下士子都是用南京官话进行交流的,你李轩如果突然搞出来一个元代北.京话和南京官话融合之后的普通话来,在天底下除了李轩外,谁能听懂这鸟语啊……

        这扫盲班里教识字和官话,加上在军中强行推动官话,一些服役比较久的老兵们很多都能说一些简单的官话了。

        等这些士兵们都能说一口官话后,后续也就不用担心语言不同的问题了,然后李轩就可以玩混编了。

        语言,生活习性的不同,让大唐王师编组各部队的时候出现了极大的麻烦,相反,人家明军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他们的卫所军本来就是屯田部队,士兵们都是同一个地方的。

        即便是募兵,那也是招募一个地方的士兵就编成一部送上战场的,基本不存在零零碎碎的补充问题。

        但是大唐王朝就不行了,因为大唐王朝的部队番号是固定的,部队作战出现损失后就要进行人员的补充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