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李轩可是很少当这外面的面评价臣子的,而现在,却是当着臣子们的面,直接夸赞陈科桥和卢愚之,这在众多人听来,恐怕下一轮的晋升中将,恐怕陈科桥和卢愚之也要名列其中了。

        “此战的胜利,来之不易,全赖第五步兵师和第三骑兵支队将士们的英勇作战,尤其是在战斗中死伤的将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铸就了这一场胜利,所以后续的抚恤、封赏务必要做好,切不可寒了将士们和家属们的心!”

        李轩想了想后,又是道:”再让朝报司大力宣传,好让世人们知道第五步兵师和第三骑兵支队的赫赫功绩,让世人知道我大唐王师的战力无双!”

        李轩的话还没有完,而是继续道:“此外,卢愚之也是上折子说,以目前我大唐骑兵的特性,大规模作战远比小规模作战更加有利,建议编成更大规模的骑兵编制,所以枢密院这边要跟进,朕以为,后续骑兵部队里的骑兵营应当扩编为骑兵团,骑兵团直辖骑兵队,同时每个骑兵队效仿近卫军骑兵部队,要做到每个骑兵队不少于一百五十骑,编成三个骑兵排作战,这样可以确保每个骑兵团的兵力不会少于六百五十骑。”

        李轩之所以想要对骑兵编制进行变动,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卢愚之所说的目前骑兵营的编制过小,难以满足作战需求,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缴获了三千多匹鞑靼人的马匹,有了这些战马,后方训练多时,就等着战马的新手骑兵就能够得到战马,然后直接编入各骑兵部队。

        这个时候,新编骑兵营也是比较麻烦,因为新成立一支部队形成战斗力时间比较久,不如直接补充并扩大现有骑兵营。

        而且这三千骑,不出意外的话,将会全部就地补充到参加北线作战的骑兵部队来,也就是第三骑兵支队以及近卫军骑兵营。

        而且因为现在是关键的战斗时期,更加不适宜大规模改动编制,所以李轩对骑兵的改动名义上是营改团,比较大,但实际上并不大。

        为什么?

        因为基本上直接把现有的营改称为团,然后直接扩大每个骑兵队的规模就行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