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国的扶桑战略里,以后的扶桑并不是作为海外领地来处理的,而是作为本土来处理的,其实类似的战略也包括南洋半岛以及南洋各岛屿。

        随着蒸汽轮船的发展以及火车的发展,帝国方面认为,以往的海外领地模式,已经是不再适合如今的形势了,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控制,同时也是为了提前防范以后的叛乱以及独立风险,把部分重要地区,尤其是靠近帝国本土的地区,适当的进行本土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扶桑列岛以及南洋半岛、南洋各岛屿的本土化就是这种思维转变下的产物。

        大唐帝国在持续发展,大唐帝国的各种战略乃是臣民们的想法,其实也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很多早期的政策往往是因为不合时宜而被废黜,并以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政策取而代之。

        不过本土化政策,也不是针对所有的新占领区,只限于部分临近帝国本土的地区。

        不过随着后续的持续发展,帝国迟早是要把所有的新占领区,乃至澳洲、美洲、印度这些地方都是进行本土化的。

        这一场的御前军事战略会议,除了确定下来了南洋优先战略,印度扩张战略外,还制定了其他几个战略,比如说扶桑收复战略,以及在西北地区对鞑靼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军事打击,对鞑靼人施加压力,以避免鞑靼人扩张速度过大。

        并在印度扩张战略里,提出了暂时对帖木儿王朝进行一定的扶持,以帮助他们抵抗鞑靼人的入侵,同时趁着这个时间,对印度的中部以及南部广大地区进行殖民化。

        并为了能够迅速的占领并统治印度的中南部地区,同时考虑到印度中南部地区的土著王国多如牛毛,而且当地的土著人口众多,帝国将会在此地采取特殊的印度政策。

        那就是以拉拢一部分当地的土著王公,打击一部分当地的土著王公,采用以夷制夷的方式,以加速在印度中南部地区的殖民统治。

        也就是说,大唐帝国在印度地区,将不会采取和其他地区的军事占领土地,进行移民,建立直接统治,最后进行本土化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优点众多,不过耗时太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