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说,现在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吹牛皮、讲故事,大部分的互联网创业者手里拿着一块鼠标垫,就敢对投资人说准备要开一个全球连锁的网吧,这种轻成本的人创业之后,在金融操作上都会异常活跃,而且能把融资这点事情玩出花来,相比之下,李牧的两次融资就太简单了,几乎谈不上技术操作,单独看运作的手法,确实很缺乏经验。

        但是,丁正林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牧野科技仅凭两次融资就迅崛起,这个度几乎是互联网领域前所未有的,牧野科技能够有这么快的展,一方面离不开李牧的运作,另一方面似乎和他的融资策略也有关系,李牧第一次融百度的钱,是为了引入百度的流量,第二次融资之前踢走百度是因为百度的流量对他来说意义已经不大,紧接着第二次融资,投资牧野科技的都是李牧的朋友,许嘉铭和陈泽出了钱、占了牧野科技的股份,但谁也不会干涉李牧对牧野科技的日常运作,所以李牧现在对牧野科技还是有着1oo%的掌控权,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李牧的一种策略,如果李牧早早引入真正的风投公司,他恐怕很难能够保证自己在公司不可撼动的地位。

        所以整体来看,丁正林反而觉得李牧是一个在金融操作上很牛逼的人,大道至简,他是在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最大的效果。

        李牧却自嘲一笑,道:“你们会这么觉得,其实都是被牧野科技的成功所蒙蔽了而已。”

        李牧心里很清楚,丁正林会觉得自己在金融操作上很有智慧,其实就是一种结果决定论,他是看到牧野科技的成功之后,才会反过来觉得牧野科技的做法都很牛逼,就好像后世鼓吹老干妈不上市的做法有多牛逼、多英明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结果决定论,反过来冷静下来想一想,老干妈不上市的做法真的很牛逼吗?不见得,不是她不上市才把老干妈做成功,而是她把老干妈做成功之后,以她一贯的展模式来看,上市不上市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老干妈有好的产品做核心,不但为她扩张了市场,还为她强化了供销关系,所以现金流强大,再加上又是轻资产上阵,所以整体运转状态一直良好,但是这种良好的模式,说白了和李牧的金融运作一样,行之有效,却缺乏足够的技术含量,同时也禁锢了多元化展的可能。

        老干妈创业初期的模式是:产、销、赚;

        起步之后的模式是:多产、多销、多赚;

        一直以来的展目标也只是:产的更多、销的更多、赚得更多。

        李牧不会否定这种简单直接、粗暴有效的商业模式,只是他的追求要在简单实用的基础上稍微再高一个层次,他希望自己的格局能够不断突破,也希望自己产业的模式能够不断突破,所以他一点都不为丁正林的称赞而感到高兴,反而更意识到自己的欠缺,如果只是想守住眼前的局面稳定赚钱、安心花钱,眼下的简单有效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想向上突破,就一定要改变现在的展模式。

        丁正林揣摩片刻,似乎也抓住了李牧话里的那层含义,于是他心里也意识到,李牧对他自己的金融操作其实是并不满意的。

        想到这一层,丁正林开始把话题引入正轨,认真说道:“李先生,您应该是一个专注于互联网展以及互联网产品的领导,如果您担心金融方面会跟不上牧野科技的展,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吸引红杉这样老牌的风投公司加入,如果牧野科技的轮选择红杉,红杉一定会用四十多年积累下来的金融操作经验,来帮助牧野科技更好的展,红杉在美国金融界的实力非同一般,未来如果牧野科技想赴美上市,我们能够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