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李牧作为拆迁队,来杭城跟海康威视做第一次拆迁谈判,在不确定海康威视是否接纳“拆迁”的前提下,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给海康威视这个“宅子”报一个什么样的价格。

        想让海康威视放弃自身发展,用自己100%的股份,去置换未来的“牧野威视”20%的股份,首先就要有足够的条件去打动他们。

        但是海康威视成立仅仅一年,还处在研发阶段,在没有什么营收流水、市场反馈的情况下,很难做出一个合适的估值出来。

        现在的海康威视,最大的财富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部出身于52所的尖端人才,另一个部分是52所已有的科研成果,都算是软实力。

        林清雅之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海康威视最大的技术优势是在编解码技术以及后端储存产品,这两个方面他们都有52所原本的技术沉淀,所以研发实力非常强大。

        但是,海康威视也有它的尴尬之处:它现在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军前端摄像机市场,也就是说,它现在是造不出摄像头来的,而摄像头,是天网系统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也就是说,收购了海康威视,李牧要么投钱给海康威视研究前端摄像机,要么干脆再收一家主做前端摄像机的企业,进来跟海康威视互补。

        所以,海康威视整体上还算是一家高新技术研发企业,并非硬件生产企业,主要的定位是做安防监控领域中部分细分领域的方案供应商,还没有实力打通所有软硬件、前后端,成为安防监控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一条龙的公司

        针对这样的情况,三人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达成共识:以海康威视现在情况来看,企业估值不能高于五千万。

        丁正林彻底了解清楚李牧的所有架构规划,以及五千万的心理价位之后,对李牧说:“李总,有一个问题,海康威视和52所都是国有企业,他们的目标是在市场上找发展机遇,所以他们的眼光应该还是很长远的。”

        说到这里,丁正林又说:“在我看来,海康威视现在缺的是可以投入企业运转的资金,而不是变卖企业后的那点现金,所以我们如果想成立一个牧野威视来并购他们,就得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行,单纯为了钱,他们是很难答应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