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雄》的无限落寞,与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些年》作为一股校园清流,还在继续滋润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票房更是不断创造着新的记录。

        从上映的那天开始,《那些年》的票房就一路高歌猛进,在突破三亿元大关之后,继续向上猛冲,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势头,现在已经快要摸到四亿,已经震惊了全国。

        有意思的是,很多不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的观众,也被逼无奈走进电影院,因为他们一直等《那些年》的盗版盘,结果发现怎么都买不到。

        不只是这批用户,大多数人都没办法在盗版盘市场里买到《那些年》这部电影的盗版光盘,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各种盗版音像店和摊位询问,希望能够买到《那些年》的盘,哪怕是盗录版的也可以,但是绝大多数的盗版销售者都只能对找上门来的客户说一句:“不好意思,没有《那些年》。”

        《那些年》刚上映不久,盗版商确实靠这个发了一笔小财,原本五元一张的盗版盘,因为电影热映,《那些年》的盘售价十元还都供不应求,甚至有一些专门租碟片的店铺老板一口气就买十几二十张,一天全都能租个干净,其他电影盘一天一块,就它一天两块,也还是秒空。

        但是,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得了几天。

        当《那些年》电影票房过亿的时候,各地工商部门就接到一个命令,全面打击与《那些年》相关的盗版产品。

        有关部门知道李牧的影响力,他的第一部大电影上映,如果真被盗版坑的损失惨重,到时候李牧万一在媒体面前向工商部门发难怎么办?这个大包谁来抗?与其这样,不如主动让下面搞一个专项行动,把跟《那些年》相关的盗版产品都打了,自然也就没了剩下的风险。

        这可苦了那帮盗版小贩,平时工商根本不管,没想到现在工商和城管一起稽查,看见卖《那些年》的盗版盘就抓住把所有碟片都没收,搞得盗版商人心惶惶。

        最可气的是,当盗版商开始刻意躲着工商城管的时候,工商和城管开始了便衣执法,说是便衣执法,其实更像是钓鱼执法,一般就是派一些年轻姑娘,穿着便衣到盗版摊贩那里,一脸人畜无害的询问:“老板,有《那些年》的盘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