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极其磅礴而悲壮的音乐在经过了19秒的前奏之后,忽然出现的集体哼唱,瞬间如同催泪的炮弹,轰炸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之所以选择这首音乐,是因为李牧当年就被这首音乐彻底催泪。

        当年的一部名为《士兵突击》的电视剧,当张毅饰演的班长史今,在退伍后坐车经过天安门前痛哭流涕时,这首音乐让那时的李牧在电视机前哭成了一个傻逼。

        从那时起,每当听到这首纯音乐,李牧就禁不住回想起电视剧中的那一幕。

        当年,这音乐在电视剧上、烘托现代军人的爱国之情就已经让人感动不已;今天,还是同样的音乐,在当年的真实影像中、展现战争年代老兵对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流血牺牲,成了这些视频影像最佳的衬托,音符与画面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以至于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画面,都能够直达内心,让人感受到心灵上的震颤。

        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现场便再无其他任何声音,每个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在这种充满了震撼的影像资料面前,所有人都没能绷得住自己的泪腺,在这一刻,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今天所看到的,是他们目前所知的所有慈善项目中,最让人震撼、最让人心痛、也最让人惭愧与愧疚的一个。

        之前所有的慈善项目,做的再感人,也只是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人们的同情心与捐款欲,人们会同情没学上的孩子、会同情失去了健康身体的残疾人、会同情那些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幼儿,但他们不会对这些群体有任何惭愧与愧疚感,因为他们虽然觉得这些群体可怜,但本质上自己并不欠他们什么。

        可是老兵不一样。

        画面中,那些不顾生死、驾驶飞机在祖国的长空中与侵略者拼死鏖战的飞行员,他们流血牺牲为的是国家与民族,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子孙后代,他们有的已经牺牲了,有的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消逝了,仅存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活的这么艰苦,但他们谁也没有向这个社会伸过手。

        没有老兵说国家亏欠他们,更没有老兵说民族亏欠他们、人民亏欠他们,他们无一例外的把当年的牺牲视作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在战争年代抛洒热血,然后在和平年代潦倒一生,哪怕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也从来没有对这个社会伸手要过一毛钱、一粒米,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的记者们,以前没关注到这个群体也就算了,现在终于知道了他们的故事、知道了他们为这个国家、民族所做的牺牲、知道今天的和平、发展完全基于他们当年的流血牺牲,结果看到他们这些真正的老英雄现在过着这样穷困潦倒却又不卑不亢的生活,又怎么可能不惭愧、不对他们心生愧疚?

        事实证明,社会虽然冷漠,但大部分人的血还是热的。

        现场每一个记者都深深被这段视频做触动,他们红着眼睛、流着泪,却目不转睛的看着,连自己流泪也浑然不知,他们已经忘记了他们本身是来参加一场新闻发布会,他们忘记了他们一直迫切期待的演员阵容,他们忘记了与李牧相关的八卦、也忘记了在发布会上刁难李牧、挤兑李牧来获取新闻话题的初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