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那篇博客在全球范围内爆红,让陈同意识到了长篇博客的不足之处,只有轻量化的博客才有可能符合社交层面的需求;但同样的事情,在微软眼里,却看出来博客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李牧一篇博客就能在全世界爆红,如果把博客做大做强,那绝对有大概率成长为网络世界第一媒体。

        这就是许多互联网公司的日常,同样的场景摆在眼前,有人从中洞穿了数年之后的行业未来,有人却看到一片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微软的历史上犯下过不少类似的错误。

        sn-blog基本按照市面上正常的博客进行二次开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不过微软自己开发的blog编辑器,却是微软内部都非常看好的一个“神器”。

        这个编辑器将内置在sn内,用户只需要在sn的快速启动栏点击一下,就可以立刻弹出编辑器界面,而且由于是内嵌在sn里,所以用户根本不需要额外登陆。

        点击唤出编辑器界面之后,用户可以直接在编辑器上输入标题、编辑内容,还可以直接插入本地图片,同时这款编辑器还自带自动保存的功能,随时随地帮助用户保存草稿,甚至可以自定义发表时间,在微软团队看来,这个编辑器将大幅度提升用户发表博客的体验和效率,绝对是博客领域强大的生产工具。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家企业为blog开发了专属的编辑器,微软是第一家,这也是微软自己做事的一贯套路,在他们看来,任何互联网领域都需要技术化、工具化,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李牧走上了另外一条与他们截然相反的道路,他们选择技术化、工具化的时候,李牧选择了轻量化与社交化。

        不过,李牧并不知道微软正准备在社交领域卷土重来,只是,微软副总裁皮特对titter的关注,让李牧心里多少察觉到了几分危险的意味。

        按理说,微软在放弃了sn之后,已经完全不用担心牧野科技,因为曾经的sn是两者唯一的重合之处,sn死了之后,现在两家公司已经在业务上完全避免了冲突,双方的关系就好像一个烟酒专卖店,和一个美容美发店,别说八竿子打不着,就算是紧挨着做生意,也完全不会有任何冲突。

        正因为如此,李牧才对皮特以及微软多了几分戒心,对他而言,皮特就好像一个西雅图美容美发店的副店长,忽然不远万里跑来华夏关心自己接下来会卖哪些品牌的香烟与酒水,如果皮特不是傻x,那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李牧的第六感很强,而且尊重自己的第六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