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团队也不满足于自己的公司每月都有正向现金流,他们希望能够抓住一波机遇,把网络做大做强,但是,依靠现在缓慢的发展速度与盈利能力,他们需要蓄力很久才能够尝试突破。

        所以为了寻求这个突破,起点团队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融资与并购机会,牺牲股权,换取能量。

        李牧确实很看好小说行业在未来的潜力,但之所以一直没做,原因也是因为这个行业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孵化,起码在当下,它对自己的产业来说,还只能算是蚊子大腿,连鸡肋都算不上,他有这么多赚钱的业务、有这么多全球都看好的概念,完全没必要去做一个大家都还不了解的网络。

        如果今天没遇见起点团队的创始人向自己提问,李牧可能会等盛大或者另外某家公司先耕耘出一个不错的行业基础盘之后,再直接选一家潜力最大的收购,盛大运营了那么多年,最终开价也就几亿美金而已。

        不过,既然今天这么巧遇上了,而且这么巧自己从几千个企业负责人里选中了这个企业的负责人,那么李牧就觉得,提前布局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在李牧的记忆中,起点上辈子是在2004年直接被盛大全资收购,而且收购的金额不过区区两百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差不多1700万,从这个记忆中,可以得出两个判断:

        第一,起点的商业模式在2003-2004年的时候融资困难,他们讲的故事、打造的概念在这个时间段并不被资本认可,否则的话,起点一定会先进行至少一轮以上的融资,逐步释放股权、逐步吸收资本,而不是直接一口气打包卖给盛大;

        第二,起点的创始团队本身对这个项目的回报期待值不高,否则也不会同意仅以两百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有了这两点判断,李牧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起点团队在这个时间段的胃口大小。

        ……

        随后,李牧挑选了第二个提问人,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西方面孔的记者。

        对方站起身来,向李牧微微点头示意,礼貌的说:“李总你好,我是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在谷歌宣布要并购uye&bau的时候,西方有很多媒体和互联网、经济领域专家都表示出一个担忧,那就是牧野科技在得到谷歌的股份之后,会对后续的合作持消极态度,我想请问您的问题,就是在今天之后,牧野科技将如何与谷歌开展合作?或者说,将谷歌放在怎么的优先级上呢?”

        李牧听完这个问题,嘴角略微上扬几分,用流利的英文答道:“你的问题,给我的感觉很像是一场婚礼之前,女方亲属或者好友对新郎的询问,比如:她今天就要嫁给你了,你将来会不会对她好?你会怎么对她好?你会不会在任何时候都包容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