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ter刚上线就如同一场热烈的风暴,席卷了全球,在任何一个商人,或者略懂商业的人眼里,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在威廉眼里也是如此,但是,李牧却说他titter未来的利益空间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这让威廉有些不太能理解。

        正常来说,谁会放弃赚钱的机会呢?就好像石油大亨不会愿意放弃任何一口油井一样。

        但是,李牧确实没准备把titter变成一口油井。

        titter的热度,他早就可以猜得到,上辈子,无论是西方的titter还是华夏的微博,粉墨登场之后都立刻掀起了互联网的新浪潮,网民的热情度并不比现在逊色多少。

        当年那一波网民,在微博最火爆的时候,每天把所有能挤出来的上网时间都拱手送给了微博,甚至连上厕所、乘公交、休息、上班间隙偷懒这样的碎片化时间都挤了出来,由此可见这种产品模式,在诞生的前几年对用户来说,吸引力到底有多么强大。

        上辈子这两款产品已经是爆款,这辈子换做李牧来做这个产品,热度自然会进一步提升,所以李牧从准备做titter,就知道这东西一定会在全球大火。

        但遗憾的是,上辈子互联网发展到了2013、14年以后,无论是titter还是微博都开始走下坡路,用户流失越来越严重、平台活跃度越来越低、平台的盈利模式迟迟打不开局面。

        这一方面是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更多产品模式的冲击,例如titter受到facebook、ins以及hatsapp的钳制;例如微博受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的夹击;

        但是,另一方面其实主要是这两款产品自己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这两款产品在起步之后,都面临着如何变现的问题,尤其是微博,发展一两年之后,就全面开放了广告业务,而且广告业务为了赚钱,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疯狂变现虽然提高了收入,却也把用户体验拉下了不少。

        微博最纯净的时候,用户看到的所有瀑布流内容,都是自己喜欢的,都是自己亲自关注的,但是,微博最疯狂的时候,用户看到的瀑布流内容里,有7、80%是各种各样的广告,有产品、网站以及游戏和其他app的硬广,也有各式各样的软广,以及有奖转发的垃圾讯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