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天下的钱币统一,用铜币做本发行纸币,储蓄所里就有大量本钱。不用这钱放贷,储蓄所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不好维持。有了可以放贷的权力,储蓄所就变成了银行。

        文彦博点了点头“一面收储户存钱,一面放贷,倒是可行。不过要具体怎么做,还要仔细考虑。”

        杜中宵道“钱币一事,涉及天下根本,非其他政策可比。我以为,如果印钱引收归朝廷所有,再由度支司负责,就有些权责不清了。应该别设一司,专管此事。度支司还是用衙门的钱,收上来之后存入储蓄所,依单据由储蓄所调拨。如此做,就可以防止天下有事,度支司依靠可以印钱的权力,虚印钱引来渡过难关,惹出事端来。”

        文彦博想了想,道“此事重大,以后再议吧。除了用利息吸引民间存钱,你说的提高币值,又该怎么做?钱币由朝廷铸出来,花到民间去,币值本就已定了。”

        杜中宵道“相公,事情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发行钱引之前,民间毁钱铸器,可获数倍之利。说明那时的铜钱,实际上是被低估的。只是朝廷不许毁钱铸器,民间铜钱太多,致使贬值而已。可见铜钱的价值,实际是要更高一些。朝廷可以尽收天下铜钱,发行钱引,同时制铁钱为小额,发往民间使用。如果民间的铁钱多了,百姓使用方便,就可以推高铜钱币值,实际增加钱币数量。”

        此话一出,一时间屋里议论纷纷,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用实物做货币,加上钱引,实际很难避免通货紧缩。发行的货币跟不上经济,难免钱荒。钱荒之后民间就储存货币,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官府铸钱亏本,民间尽量收藏,天下一直处在缺钱的环境下。大量发行铁钱,作为钱引的补充,适当抬高币值,实际上是部分虚发,一定程度减免钱荒。

        这个年代,钱引的面额不可能太小,不然就会增加管理难度。用铁钱来做为小额钱币补充,适当控制其虚估值,使民间铸钱无利可图。两者合用,满足民间对货币的需求。

        由于宋朝有铜禁,一方面贬低了货币的币值,另一个方面推高了铜的价格。随着储蓄所把大量铜钱收进来,同进大量发行铁币,可以慢慢放开铜禁,使铜钱的币值慢慢回到合理的区间。

        由于现实条件,中国没有大金矿,也没有大银矿,这两种天然的货币,相对于中国庞大市场来说是不足的,只能够用铜做货币。实物货币可以储存,对于富人来说,没有银行的情况下,当然赚了钱之后就存起来是最好的。如此导致市场货币不足,朝廷大量铸币。通过政治手段,尽量降低铸币成本,使铜钱跟市场需要脱节,造成现在这个样子。

        中国与欧洲的不同,是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如何满足内部市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对外贸易并不重要。在外部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中国需要进口的货物不多,金银并不是必需之物。对外贸易,以买入各种奢侈品为主,对于国内经济并没有重大影响。

        商业贸易本来是相互的,没有需求,卖出的愿望就不强烈。现在的情况,就是宋朝紧缺的外部货物不多,而可用于贸易的金银又少。

        欧阳修道“在未发行钱引之前,川蜀地区就用铁钱,其实许多弊端。若是发行钱引后,再大规模铸造铁钱,是不是不妥当?如果铸了出来,民间不用,那可就尴尬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