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道“依中丞看来,叶县升为州,应该怎样治理才好?除了开封府,天下还真没有治理这种地方的经验。万事开头难,要想治好叶县,应该想个办法才是。”

        杜中宵道“治好地方,自然还是依靠地方的力量。现在朝廷管治地方,除了军队外,无非是派到地方的官员,地方的公吏,加上摊派百姓的差役。以前地方没钱,许多公吏实际也是差役,特别是县里更是如此。叶县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钱粮广有,只看能不能收上来而已。在下以为,要治好叶县,不能跟其他地方一样,要从制度上让地方有钱。地方有钱可以雇佣公吏,可以役使百姓,配合官员,才能治好。”

        刘沆道“中丞意欲如何,不妨明说。”

        杜中宵拱手“相公,治理地方,说到底是让百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又不违反法令。以前百姓种地,想的无非是钱粮多收,轻徭薄赋。但在工厂里,最少要分两种人。一是工厂主,他们用钱开了工厂,就是要赚钱的。想的无非多卖货物,货物成本低,卖价高,能赚更多的钱。还有做工的工人,他们是拿着薪资做活,想的就是出更少的力,拿更多的钱。这是不同的,朝廷必须要分清楚。”

        资本家和工厂,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与官府的关系,杜中宵不可能说得太明白。一是自己的水平问题,再一个是现在的官员理解,都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所说的典型的资本家,当然也没有典型的工人群体。他们的出现,是随着工业化开始,对资本家来说,开工厂可以赚更多的钱。对于工人来说,到工厂里做活,比种地强得多。宋朝并不限制人口流动,只要赚钱,自然有人不做农民做工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开放自由的时代。朝廷和官员沿续五代以来的作风,一点一点放开人身限制,出台法律法规向雇佣化发展。民间百姓习惯了管治较少的生活,慢慢建立起对官府的信心,发生矛盾喜欢打官司。资本和工人,都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投入到工厂中。

        文彦博道“叶县钱粮不缺,除了朝廷税赋,自然可以收钱粮,以养官员公吏。中丞所说,除了在叶县增派官员,还要多雇公吏,事事都管?”

        杜中宵道“当然不能够事事都管,但重要的事情,朝廷要管起来。在下以为,似叶县这种钱粮不缺的地方,官吏应该成体系。朝廷派流官掌地方之权,依官员之命,吏员治理地方。本地百姓依户籍,为差役随吏员办事。官、吏、差各司其职,形成一个整体。”

        除了军队,官、吏、差是治理地方的人,不过以前没有细分,只是大致分开。在座的官员大多在地方为官多年,对杜中宵说的并不难理解。大多数的县,由于财力所限,无力对吏员发放俸禄,便由本地大户轮流入县衙为吏。州里的公吏,则一部分雇佣,一部分从县里轮流抽来。吏和差,实际区分不明显。

        杜中宵道“朝廷不受困于钱粮,对于官吏体系,有条件区分清楚。官员为朝廷所派,最重要的特点是流官,在本地没有产业,掌握实际权力。吏员则是本地人,为官府所雇佣,没有任期。差役是民间徭役,百姓轮流当差。如此职责清楚,地方事务是吏员在办,权力归官员,差役是吏员使用的力量。由于差役本身是被管着的百姓,当差役的时候可以监督吏员。所以地方事务,差役可以告发吏员,官员依靠差役的告发,监督吏员。如此一来,地方上官吏就与百姓联系起来。”

        众人听了,一起点头,思索着杜中宵所说的可不可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