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众人,杜中宵暗叹了口气。很多东西,不经过大量使用,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人们实在很难想到怎么防守,怎么破解。这些做法其实不难,难的是没有经验。

        胡宿道:“军中换枪炮,不过几年时间,到底该怎么用,将帅没有经验,难免会这种事情。等到以后用得久了,自然诸事明白。前线赵滋本是河曲路将领,对怎么用炮就明白许多,想出把炮推向前,与敌对轰的策略,一下解决了守城敌军有炮的难题。”

        王洙摇了摇头:“也不能这样说。军政是国之大事,一个地方想不到,可能就是灭国之祸。便如此次党项,灵州只是把炮放在城墙上,便就给了狄太尉可乘之机。而如果他们在城墙上修炮位,把炮防护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纵然有了好兵器,能不能用好,便是良将与庸将的区别。”

        听了这话,众人一时不作声。好似自从军中用枪炮,用得最好的就是杜中宵了。自从带营田厢军北上救唐龙镇,便就无往不胜。最后取西域,几乎就是大军行军,没有什么大战。这固然是军中有枪炮,战力不是其他军队可比,但又何尝不是杜中宵指挥的功劳呢?

        此次进攻党项,韩琦带着赵滋一军,纵横数千里,所向无敌,一路打兴庆府城下。而狄青带三十万大军,却行动迟缓。到了进攻灵州,还是要靠赵滋提出抵近对轰,才给了狄青快速取胜的思路。

        杜中宵回京为御史中丞,是为了夺其兵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同样是大胜,狄青就可以回朝任枢密使,而杜中宵却只能不再统兵。对朝廷来说,值不值得?

        正在这时,赵祯从外面进来,众臣起身行礼。

        礼毕,各人落座,赵祯道:“适才前线来了捷报,韩太尉在静州大破党项军兵马。”

        众臣急忙一起道贺。

        赵祯道:“狄青在灵州,命炮兵上前,与城上党项炮兵对轰,一下改变了局势。这个消息传到了兴庆府,党项异常着急,不得不派大军到灵州救援。韩琦和刘几指挥大军,一举将援军击败,斩杀无数。现在看来,今年冬天就可以攻破灵州,党项灭亡在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