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叹了口气:“按说该是如此。不过,战事一旦牵连定州,事情就会混乱。到时乱了,很多事情也就说不清楚了。石太尉、杨太尉,你们不需要理会这些,只要谨守地方就好。若是契丹真攻定州,有了事情自有卢太尉的兵马去处置。最要紧的,是你们一定要守住广信军和安肃军才好。”

        石遇道:“太尉放心!我部近万兵马,枪炮齐,必不会出岔子!广信军就只有那么大,契丹来多少兵马也没有用处。几个月时间,契丹人想围,也围不住我们。”

        杨遂道:“安肃军北边有葫芦堤,契丹人可以越境进攻的地方本就不多。太尉安心就是。”

        景泰点了点头:“为了防契丹人南下,枢密院提前数月开始布署。花了这么多心思,如果还是出了岔子,我们就无法交待了。保州地方,实际只能容下五万军队,再多人就没有用了。最关键的,我们不能被契丹人切断联系,分割包围。所以筑城的时候,都是数城聚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我们估计,只要守住两个月的时间,契丹人就该退去了。”

        卢政听了,急忙问道:“契丹人退了,我们追是不追?”

        景泰笑着摇头:“现在说那些还为时尚早。那种大事,非要朝廷做主不可。不过,你们可要做好准备。真击退了契丹人,岂会不趁势收回幽州?”

        前线的将帅对宋军的战略并不十分清楚,对于最高层有意在幽州歼契丹主力更不知情。他们现在得到的命令,是守住各州,先把契丹人的锐气耗光。

        以守为主,各自筑城,而不追求主动进攻,是因为这个年代,守城有很大的优势。一两千人守的一座城池,只要防守方物资充足,攻方聚集数十万大军也难攻破。保州和雄州前线,宋朝筑了几十城,把百姓部都收容起来,便就是这个原因。虽然城池较小,但契丹想攻破却难。

        有铁路向前方运送物资,有充足兵力,宋军的打算,就是在最初几月先消耗契丹兵力。等他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再投入大量的生力军,进行进攻作战。战略的重点,初期要让战事集中在前线几州,不要蔓延到内地。特别是要防止契丹大股骑兵,突破前方线,突然深入内地。所以对契丹可能攻定州,刘几和景泰等人都特别在意。

        以前的宋军很少有主力兵团,往往是分城而守,每城的兵力都不多。契丹人南下,往往是突城几城之后,便就如入无人境。后方哪怕有没攻下来的城池也不在意,每城兵力不多,守城则有余,却没有进攻的能力。可能契丹主力已经到了开封府周围,后方的宋军只能看着,做不出反应。

        以契丹骑兵的速度,一旦突破,数十日就可以到开封城下。那时往往宋朝来不及集结兵力,就面着两国决战。宋朝特别忌讳契丹南下,便就是如此。单以兵力算,其实宋军往往占上风。但分散各城,到了前线的战场,往往是契丹占有绝对优势。

        以前线集结重兵,供养不易。纵然河北路的禁军需要的大部分粮草来自河北路,要运到前线去也不容易。分散驻军,除了守各个城池之外,也是就近取粮,不需运输。现在不同,在铁路修通之后,后方的粮草可以源源不断运来,宋朝的主力兵团靠前,都布置在了沿边境几州。

        随着技术发展,宋朝经济改善,整个战略态势都不同于从前。依托铁路,宋朝可以组成各个重兵集团,防守要路。契丹如果不把边境重兵集团打败,一旦深入,就可能会被重重围困。不过,这种巨大的改变一时间契丹无法认识到,做的战略布署,很难适应新的条件。

        顶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