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杜中宵便与马镝一起,快马回到京城。进城的时候,刚到中午。杜中宵没有回家,直接到了枢密院。吩咐人安排了马镝,回到自己官厅。

        不多时,田况、曾公亮两人进来,向杜中宵行礼。

        各自落座,杜中宵道“昨日马镝到了万胜镇,说是中京道多州献城。昨夜我详细问了,此事应该可信。这是大事,所以今日急着回来。你们觉得,此事如何?”

        田况道“大定府以南几州多山地,运输不便。若是有人献城,大军快速通过,少运许多粮草。这是好事。那一带山路崎岖,若数十万大军出击,粮草着实是问题。”

        杜中宵道“粮草其实少运为了多少,一路上契丹人没有存粮,还要从中原运去。不过,他们一旦献城,大军就可以直接兵临大定府。契丹的皇室、王公等等,大多聚在那里。能够快速出击,把这些人一网打尽,契丹就彻底垮了。不过这一战,运粮的队伍,要比军队本身多上数倍。”

        曾公亮道“去年幽州一战,便就有数十万人运粮。若今年再次招集人运粮,只怕不易。”

        杜中宵道“就看朝廷肯不肯花钱了。拿出钱来,自然就有人运粮。铁路修到幽州,可以从京西路招集民夫,坐火车到幽州而已。”

        这样做,其实招集起来的民夫就跟军队差不多,只是不打仗而已。这个年代,军队过境,征调民夫运粮是常事。一场大战,军队输了,地方的百姓往往受害更重。现在宋朝不同,民夫征集起来之后,是按照军队的方式编组,由枢密院统一指挥,规范了许多。

        打仗的时候,李复圭手下指挥的运粮人马,实际远远多于战兵,已经成了常态。

        田况沉吟一会,道“前日与中书一起议事的时候,几位宰相也是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幽州战罢,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确实缺钱。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杜中宵道“再发债吗。发债确实是个好办法,怕就怕,朝廷发债上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