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宵道“所以说,最可能的,是契丹判断我们是要用耶律洪基换契丹答应什么条件。”

        这个问题杜中宵想了很久,对契丹的动向觉得困惑。不管发生什么,按说契丹的上层都不会对宋军的进攻不积极准备。要逃,也该早做准备才是。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契丹跟宋朝,对耶律洪基的定位看法不同。宋朝就当耶律洪基是一个普通的战俘,从来没想过用耶律洪基从契丹换来什么。契丹人可不这样想,总觉得宋朝应该用耶律洪基,从契丹这里换来好处。

        换什么好处?现在大宋兵强马壮,兵精粮足,需要什么自己夺来就是。契丹以为宋朝肯定会让自己妥协,却不想宋朝根本不想妥协,要的是投降。

        投降。契丹人肯定觉得很荒谬,作为大国,怎么会因一场战争失败投降。燕云十六州丢了,无非是契丹退回大漠草原,慢慢休养生息,总能够恢复过来。实际上呢?大国衰落,有几个还会有恢复的机会?

        对于大国来说,哪怕国力下降了,也不能从曾经的恢复中清醒过来。总觉得,自己不过是暂时犯了小错,只要改了,立刻就会满血复活。却不知国家就跟人一样,身体老朽了,思想僵化了,实际上不可能恢复过来了。所谓恢复,很多时候只能浴血重生。

        王凯道“太尉,若是契丹真地是以为我们只想与他们妥协,要什么条件,该怎么办?”

        杜中宵道“能怎么办?大军来了,打过去就是。契丹人怎么想,我们不需要知,也不需要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要管契丹人怎么想?我们只要知道怎么能够获胜就好。”

        赵滋道“太尉说的是。我们不需要管契丹人想什么,只要把仗打好就行。现在北边大定府只有一万余守军,斡鲁朵分布四周,我们北进,不只是要围攻大定府,还要把这些斡鲁朵打掉。”

        杜中宵点了点头,低头思索一会道“这样,刘几大军北进,围攻大定府。此次带来的三万骑兵则由王凯和贾逵率领,进攻周围的契丹斡鲁朵。对了,围城不需要太多的骑兵,刘几军中的六万骑兵,也同样分到你们两军。用最快的速度,一边把城围住,一边把周围的斡鲁朵全部消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