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京城双方演习的结果,比杜中宵想的还要夸张。指挥的是管军大将,最后背了黑锅,由李璋代替任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作战的时候,可不只是这位管军大将指挥,许多京城学校的优秀学员,在他的身边做参谋,可谓集中了京城军校的智慧。没想到最后,被张岊完成分割包围,相同的兵力被人全歼。

        叹了口气,杜中宵道:“京城中到底如何情形,我一无所知,等事后问张将军吧。既然太尉带众臣来是为军校,那就住在军校里,可好?”

        狄青点头:“正该如此!此次来的所有人员,如果方便,全部安排到军校里居住。”

        杜中宵叫过李复圭来,对他道:“枢密太尉吩咐,此次京城来的人,全部住到军校里,你去安排一下。今天太晚,先在城中将就一夜,明天全部过去。”

        李复圭应诺,急匆匆地安排去了。

        看李复圭离去,狄青奇道:“经略,河曲路的军校,不在胜州?”

        杜中宵道:“当然是在胜州。不过军校特殊,不在城内,而是在离城二十里外,别建军城。”

        狄青听了点头:“原来如此。经略,不知为什么如此安排呢?”

        杜中宵愣了一下,自己竟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当时直觉就是要这样安排,哪里有为什么。想了想才道:“太尉,对于军校来说,重在严纪律,学知识,心无旁鹜。如果是在安置在城里,市井繁杂,里面的人难免会分心。再者,军校不比驻军,里面许多人本是将领,不好管得太严。在城里,难免就会与地方有冲突,官员处理起来格外棘手。”

        狄青点了点头。杜中宵又道:“其实最关键的,在城里,难有战场气氛,就真跟学校一样了。”

        狄青听了恍然大悟:“设在城外,是让里面的将领士卒一直如在沙场上般,原来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