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院子里闻讯前来投献的乡民,朱平安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屋里提前和陈氏沟通了一下后,朱平安便走出了屋子来到院子里。

        “感谢诸位叔伯厚爱,只是大家也看到了,我家房少屋小院子也不大,真是不需要家丁、大厨之类的。日后若有需要,一定叨扰诸位叔伯。”

        朱平安出了屋子,便拱手向院子里的众人解释道。

        这让不少前来投献当家奴、家丁之类的乡民不免有些失望,不过好在朱平安对于土地投献做了答复。让在一旁等待许久的乡民喜上心头。

        自愿投献不过是为了避税避徭役,院子里投献土地的这些人生活都比较苦,被徭役赋税折磨的比较惨,投献土地对他们来说则是有利的。所以,朱平安对院里投献土地的还是接受了的……

        投献是朝廷严令禁止的,虽说明面上也很盛行,但被人查到也是事。朱平安做事习惯上考虑周全,不给人留下把柄,与院子里投献土地的乡民立了两份契约。

        两份契约,一份是买卖田地契约。这是一份真正的但不需要履行的契约,避开了投献;

        另一份则是佃田契约,大体内容是这样的:

        立佃约人刘二牛,今佃到朱平安名下某处若干田耕种,议定每年交租几何。如遇水患干旱则减租几何,秋收后按时纳租,永远耕佃,不限年月。悉后无凭,给此布田文约为照。

        乡民得到第二份佃田契约,非常高兴。有了这份文约,名义上投献土地,实际上还由自己耕种。而且朱平安为了宽慰乡民特意在契约上增加了“永远耕佃,不限年月”的约定,这就相当于这份地其实跟是乡民的没什么区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